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谷是個創新谷(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創新地理)

光谷是個創新谷(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創新地理)

翻開一張中國地圖,要考察中國的創新地理,位於中部城市湖北武漢的中國光谷是不可忽略的一處。

中國光谷,即武漢東湖高新區。1988年,東湖高新區在「科學的春天裡」應運而生。彼時,因為它距離武漢主城區較遠,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兩厘米的地方」。

30年過去,光谷不僅成為武漢的一張名片,而且在全國都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在168個國家高新區中,東湖高新區綜合實力排名第六,其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位居第三,成為全國10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湖高新區時強調「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記者走訪光谷企業發現,在這518平方公里的熱土上,不僅有創新基因,更有創業傳統。30年如一日的創新創業,讓光谷在中國創新地理的版圖上閃閃發光。

一根光纖,容納135億人同時通話

1970年,全球第一根光纖誕生,人類信息溝通進入光速時代。今天,便捷的遠距離信息傳輸已成常態。在科技進步的時代大潮中,當我們回溯中國光通信的源起,故事還得從光谷講起。

1976年,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一個簡陋的實驗室里,中國科研人員用「土法上馬」拉出了一根長度為17米的「玻璃細絲」——中國第一根光纖。這裡是東湖之濱、南望山麓,正位於如今的光谷。

這家科研院所轉製為企業之後,發展成為了今天的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走進烽火科技,其全球戰略布局圖引起記者注意。在國內,烽火科技在北京、南京、珠海、西安、成都、烏魯木齊、長春都有布局;在全球,烽火科技的研發機構和產業基地建到了美國、法國、瑞典、印度、馬來西亞,甚至南美洲的厄瓜多等地。而最顯眼的,還是這家企業的總部和老家——武漢光谷。

烽火科技集團副總裁、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告訴記者,中國光通信幾乎所有「第一」的首創均源於這裡。「過去五年,我們公司累計申請專利超3500項,新增14項國際電信聯盟標準;4次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傳輸』領域打破世界記錄。」余少華不忘提到,2017年,烽火在國內首次實現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復用及空分復用的光傳輸系統實驗。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135億人通過一根光纖同時通話。

截至目前,烽火科技公司在光電子器件、光纖接入、光纖光纜、光網路產品方面都進入了全球前五強,已承建300多條國家通信網路幹線,在網運行核心設備超過3萬台,所銷售的光纖光纜可繞地球6000多圈。

除了「排頭兵」烽火科技,光谷光通信產業的發展還有賴於諸多企業的支撐。在光谷展廳,記者見到了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世界最大的預製棒,一根直徑20厘米、長3米的光棒,可以拉出7500公里「比頭髮絲兒還細」的光纖。在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車間,記者見到了各種型號的光纖激光器產品,工作人員現場展示,只需十幾秒,激光器就能完成精準、快速的切割和焊接。

上千家規模企業使光谷擁有了完善的光通信產業鏈,成為中國參與全球光電子競爭的知名品牌。如今,光谷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

走進光谷,便會明白,光谷名字中的這個「光」字,絕非虛名。

8公里大道,串起4000億元投資

光谷之實力在光,更在谷。東湖高新區形成了五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除了光電子信息,還包括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高技術服務;同時,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領域也在光谷蓬勃發展。

去光谷走訪,當地接待人員不無驕傲地為記者介紹,位於光谷邊緣的一條左嶺大道,雖然只有短短8公里,卻串起了4000億元投資。原來,在這條大道上,光谷重點布局了存儲晶元、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核心產業,形成了一條黃金大道。

從「齊劉海」到「美人尖」到「小水滴」,從硬屏到柔性屏,從護眼屏到省電屏,在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各式各樣的屏幕讓人眼花繚亂。這家2014年新建的企業,坐落在光谷智能製造產業園,主要生產高端智能手機和個人移動電腦的顯示面板。

在公司的t3(第6代低溫多晶硅)項目面板廠陣列參觀通道,記者看到生產車間基本實現智能化,切割、搬運、曝光等均由機器完成。公司總經理趙軍介紹,這是國內首條依靠自主創新、自組團隊、自主建設的低溫多晶硅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今年7月20日,公司已裝備t4(柔性顯示面板)項目首台曝光機,預計2019年上半年投產,2020年上半年量產。「如果兩個工廠均處於滿產狀態,一年可以生產出2.4億個屏幕。」趙軍說。

另一邊,在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國家存儲器基地的晶元生產機台已於今年4月開始安裝調試,中國首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有望在年底批量生產。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介紹,64層快閃記憶體晶元也已開展研發,計劃明年實現量產。

除此之外,光谷培育了鬥魚直播、安翰光電等企業,吸引了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互聯網企業在這裡設立「第二總部」,「互聯網 」企業達1800餘家,一個「芯—屏—端—網」的萬億產業集群在東湖高新區逐漸成型。

自主研發,原料從6000元降到300元

一件白色的短袖襯衫,一條黑色的樸素西褲,一副方框眼鏡下和善的笑眼,頭戴著擴音器領著記者在車間一一參觀、講解,這是銳科激光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千人計劃」專家閆大鵬。

留美博士閆大鵬,於2007年回國,與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這家公司。如今,銳科已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光纖激光器研發、生產和服務供應商。被問及回國創業為什麼會選擇光谷,閆大鵬坦率地說,武漢下游企業多,直接用戶多;另一方面,光谷的產學研承接做得很好。研發有人投資,產品不用操心銷售,專家不僅可以技術入股,還帶資金入股,讓投資者很放心。

光谷為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閆大鵬和他的銳科公司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光谷大力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引進了包括諾獎獲得者在內的國際頂尖人才4名、已留住10萬多名大學生就業創業,光谷35歲以下人群佔比達70%,成為創新的有生力量。

在一項項專利技術、一個個世界領先的背後,是不斷創新的光穀人。而如何突破核心技術的制約,實現換道超車,也成為光穀人最為緊迫、必須面對的問題。

閆大鵬說,5年前,我們和國際領先水平大約有10年差距,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實現並跑,甚至在某些特殊領域實現領跑。他舉例說,原材料光纖方面,以前美國最貴賣到每米6000元,現在光谷企業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價格降到每米300元。下一步,企業將根據產業鏈需求引進人才,哪個環節卡脖子,就在哪個環節下功夫。

在刁石京看來,創新必須是面向問題的,中國沒有先發優勢,卻可以避免前人問題。晶元製造需要基礎工業支撐,有賴於整個工業體系的提升。趙軍認為,面板企業最大痛點不在於技術,而是目前關鍵設備還依賴國外,這需要通過自主研發、人才引進、與材料廠商共同研發等方法來逐步解決。

國之重器必須立足自身,也是烽火科技所思考的問題。今年7月,烽火科技和大唐電信聯合重組,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是想要加快推進移動通信、光纖通信、集成電路等技術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信息領域的「大國重器」。余少華表示,公司始終瞄準國際先進研發水平和國際商用最高水平,堅持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推動中國光通信實現從「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小的領域」向「部分領域實現全球領先」的轉變。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建區30年來,東湖高新區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不斷集聚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了一條具有光谷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而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特別是與全球創新尖峰地區相比較,光谷深感差距還很大。接下來,光谷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聚集人才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為自主創新、核心技術突破提供全面保障。面向下一個30年,「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已謀劃通過「三步走」戰略建設「世界光谷」。

武漢未來科技城,是東湖高新區八大園區之一。五座配樓是葉子形狀,中間主樓是花朵形狀,造型獨特,成為了光谷的代表性建築。從空中鳥瞰,這朵「馬蹄蓮」大樓的設計,不僅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能和風能,其盛放的姿態,更體現了光谷對於高新科技和自主創新的開放姿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