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季你好,秋季養生莫懈怠

秋季你好,秋季養生莫懈怠

入秋養生莫懈怠

GIF

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納獃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顯得十分必要。氣象意義上要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22攝氏度才算入秋,季節交替之際,也是容易受到疾病困擾的時節。因此,夏秋之交,應從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心態這幾個方面進行調節,健康地從夏天過渡到秋天。

秋燥致肺系疾病多發

由夏入秋,天氣從濕熱多雨轉向日漸涼爽,並且空氣變得更加乾燥,易引起哮喘、咳嗽、感冒等疾病。《易·無庸》指出,秋天在中醫理論五行當中屬金,而金在臟腑當中又屬肺,故秋季肺系疾病比較多。中醫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認為,肺和皮膚、黏膜的關係非常密切,而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因此,秋季乾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呼吸系統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秋季由於早晚比較涼、溫差比較大,乾冷的空氣容易侵害和損傷黏膜導致呼吸道疾病;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較多,容易引起支氣管哮喘以及過敏性鼻炎。

脾胃最「怕」秋

秋季除了容易傷肺,還會對脾胃健康產生影響。假如還保持著夏天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會讓疾病有了「可乘之機」。古代醫家重胃氣,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之說。因此,秋季養生尤重脾胃,保護好脾胃,使之運化正常。

夏季高溫使人體氣血損耗,處暑過後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會有所下降,排泄能力也下降,會導致代謝廢物在體內明顯增加,影響著脾胃的健康。同時,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吃得太快或太油膩,飲食結構不合理;輕信藥物保健,吃了太多「補品」……以上種種因素往往引來腸胃不適。

因此,秋季需預防胃病複發,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使腸胃功能由弱轉強,為健康的身體打下「後天之基」。

一是規律的生活: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因為夏季日長夜短,氣候悶熱,許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睡眠,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過後,大家最好要早睡早起,保障睡眠充足。此外,由於晝夜溫差大,應該注意早晚添衣,千萬別因為中午炎熱,晚上就不注意保暖。

二是清淡的飲食:秋天雖然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切忌進補過早過猛,應該循序漸進。在初秋時節要清淡飲食,讓身體逐漸適應換季後的氣候,少吃些辛辣、油膩及燒烤類食品,注意別吃西瓜、綠豆等涼性食物;可以多吃些芝麻、甘蔗、梨,同時可以多煮稀飯、銀耳蓮子羹等養胃潤肺的食物。

三是適量的運動:秋季要多運動,養成早晚鍛煉身體的習慣,比如爬山、散步、伸展運動等,能幫助人們從秋乏中恢復過來。但是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過度的運動會加重身體疲憊感。要保持適宜的強度,逐步遞增運動量。

四是平和的心態:秋天氣候乾燥,但不要讓你的心也跟著「燥」,須知秋季陽氣應內斂,保持平和的心態,能讓你更快地適應秋天的氣候和節奏。

GIF

GIF

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季 的精彩文章:

簡約溫柔的針織衫,是秋季搭配很實用的款哦!
薄款針織衫,美美的應對金黃的秋季

TAG:秋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