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種伴侶最長久,為何另一半永遠是浮雲

一種伴侶最長久,為何另一半永遠是浮雲

七夕節期間接到不少佛友的留言:

有的困惑自己的愛人迷於傳銷而忍痛分手。

有的佛友愛人在外包小三長期不回家而縮手無策。

有的家庭不和處於分手的邊緣。

......

總之,自己與愛人到底還能走多遠?

1、永恆的愛不存在

佛法叫眾生為「有情」,是因為眾生都有「愛」,因此,只要是人不能沒有感情。

但是,人們之間的這種「愛」的感情不是永恆不變的。聚與散就是因緣的變化。要明白「緣聚則人聚,緣散則人散」的道理。

佛教教育眾生要放下萬緣,不能執著於感情,但不是要人無情。當沒有相聚的緣,分離也只能如此了。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這樣的規律。

2、愛的甜蜜與苦澀並存

人不僅需要飲食、衣服,精神的養分同樣不能缺少。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因此,感情與生命息息相關,感情在給人帶來甜蜜和溫暖的同時,也充滿著痛苦與焦熾。

在相愛的世界裡,感情濃烈,如膠似漆,但是一旦過頭或失去愛,則變成了苦澀。

有人設法不動情,阻止苦的到來,事實證明是徒勞的。

因此,否定情愛,或將其深藏不露,既不符合佛法的因果,也不符合人情世故。

佛法雖然勸人將萬緣放下,不要執著於感情,但是不勸人成為冷酷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

3、接受被人拋棄並非易事

男女感情的發展,並非任由雙方掌控。如果有一天,您的愛人提出要分手,自己會覺得猶如晴天霹靂,覺得對方背叛了自己,那種被拋棄的感覺非常苦痛。

時常有佛友留言給我說:

「他要離開我,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難受。「

失戀的人悲觀的感覺生不如死:「最愛的人都不要我,我活的還有意義嗎?」

多數人都知道,愛情是雙向的,既然如此,對方不愛自己了,就沒有必要追求不舍,應該知趣地離開。

道理如此,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因此,多數人難以放下感情。

4、因愛生恨,怎麼辦?

愛的越深,往往所生的怨恨就越是強烈,這樣是非常不幸的事情。

如果用佛法的觀點看,這是非常愚痴的行為,因為,真正的愛情是需要雙方情願,因緣具足才能成就。對方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如果對方明確拒絕自己的感情,自己卻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恥的方法都用上,如同賭徒一樣去翻本,這樣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終做出過激的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既然知道無法挽回的時候,就不能再深陷泥潭,應該儘快撤退,也可以視為失敗的經驗,這樣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因此,慈悲不僅照顧他人,同時也是在保護自己。

總之,當愛情受到挫折的時候,就應該體悟「因緣」,即佛法中的「空」的觀念,這樣能夠使自己儘早擺脫痛苦,只要明白愛情的本質就是「緣起緣滅」,了解「緣散人則散,緣聚人則聚」的道理,愛與恨就能這一念間轉變、釋懷。

5、痛苦的愛情

許多人的愛情是痛苦的,原因林林總總,概括起來主要有:

第一種,互相佔有

雙方是兩個人,但是卻要求,你是他的一部分,他是你的一部分。或者互相視為對方的另一半。

最後發展成為互相佔有對方,互相控制對方,互相強加自己的價值觀。

互相佔有的結果就是到頭來對方逃走。

第二種,互相依靠

好多人談戀愛,互相愛的成分有多少,不好說。主要的目的就是找一個靠山,無論男靠女還是女靠男,都是以找「靠山」的心態來找對方。

剛開始互相依賴覺得溫馨,但是靠久了,感覺好累,老在靠著,對方覺得成為一種負擔。

其實,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自己成為對方的負擔,不夠獨立,只是希望依靠對方而生存,或許有一天成為對方的包袱。

6、菩薩伴侶才能長久

真正的伴侶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但是生活中的伴侶卻多半是以佔有、控制為出發點,這是因為人的不安全心理。因此,要做到全心的奉獻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正因為如此,甜蜜的愛情往往以痛苦為終點。

用佛法的觀點看,只有互相有一顆菩薩心才能長長久久。

因此,佔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是煩惱心。

古人云,相敬如賓,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是維護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

如果想要避免吵架、誤解,不妨用尊者對方的心態,永遠以菩薩一樣的心態對對待對方。

在愛情的世界裡,拋棄執著,糾纏、佔有,而是互相貢獻、互相鼓勵、關懷、照顧、包容、信賴,自己用一顆菩薩心腸對待對方,將對方也視為一位菩薩,這樣的愛情,一定能長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佛教中的法是什麼意思
密室驚現千古奇文,10個地方不可思議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