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懿傳》里處處碰壁的老臣,雖配享太廟,但晚景凄慘

《如懿傳》里處處碰壁的老臣,雖配享太廟,但晚景凄慘

滿清皇室對待漢人,雖然沒有蒙元那樣的輕視,將漢人列為三、四等人,但也重視不到哪裡去。

滿清皇室清楚,想統治漢人,必須重視儒家思想,必須重視漢人,只有這樣才能長久。

可是,重視的目的是為了統治,內心其實沒那麼重視。

假如不重視漢臣就能很好的統治漢人,那滿清皇室也不會大費周章的籠絡漢族士人等。

作為漢臣,能配享太廟,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整個大清朝,只有一位漢臣配享太廟,他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朋友們對他都不會陌生,歷史課本有寫,青史也著重介紹,影視劇也極力的去刻畫他的一生等等。

張廷玉是康熙六年中進士,選庶吉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兒子,他的哥哥張廷瓚和弟弟張廷璐,都是大清重臣。

張廷瓚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六年典試山東,後官翰林,侍讀學士。康熙御駕三征大漠,他都跟隨。

張廷璐於乾隆九年主持江西鄉試,後辭職還鄉,被稱頌為「三朝舊臣,後進楷模」。

張家的故事很多,大家應該記得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曾有《六尺巷》的歌曲:

我家兩堵牆,前後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我家一條巷,相隔六尺寬,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

六尺巷的故事,發生在張廷玉的父親張英身上。

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

雙方爭執不下,只能訴求縣衙。

可是,縣官難住了,因為張吳兩家都是名門望族,官居高位。

為了打贏官司,張家人寫信給張英,想得到張英的幫助。

換做一般人,都會給縣官壓力,讓縣官偏袒自己家人,維護「正義」,可張英沒有這樣做。

張英看完信之後,批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都是明事理的人,看到這首詩也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因此退讓三尺。

吳家人也不是糊塗蟲,看到張家此舉,也主動讓出三尺,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這六尺巷道出的便是德義和禮讓。

張英,眾臣之楷模。

張廷玉有這樣的父親,他自己也不會差。

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中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

康熙時,他曾任刑部左侍郎,堅決摒除請託行賄之風,時人稱其位「伏虎侍郎」。

雍正帝時,先後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期間將奏摺制度化、制定軍機制度等。

深受康熙帝和雍正帝信任和重用的張廷玉,也受到了乾隆帝的重用和信任。

乾隆帝不重用也不行,因為張廷玉是顧命大臣之一。

但是,配享太廟的恩賜可不是乾隆帝給的,而是雍正帝。

雍正帝臨終前,命張廷玉、庄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為顧命大臣,遺詔張廷玉日後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這不是一般的恩賜,乾隆帝認為張廷玉應該付出更多,可張廷玉認為自己付出的已經很多了,可以退休了。

乾隆十三年正月,張廷玉以老病為由乞休。

一生殫精竭慮的張廷玉,按理說以老病為由乞休會得到皇帝同意的。

可是,乾隆帝卻不同意,降諭旨道:「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配享太廟的張廷玉想退休都成了一種奢望,無奈繼續留在朝堂發揮餘熱。

沒有得到同意,張廷玉內心也是有怨恨的。

因此,在乾隆十四年,他再次乞求離職養病。

這一次,乾隆帝批准,准其以原官致仕,並御制詩三章賞賜。

張廷玉呢,對這位年輕主子還是有微辭的,怕他不給自己配享太廟的榮耀,因此覲見謝恩的時候想要個憑證。

這可了不得,懷疑皇帝不誠信,乾隆帝很不高興,但也沒辦法,誰讓先帝有遺照呢,因此給了憑證。

這下,張廷玉該滿意了吧?

還是不滿意,因為他對那配享太廟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新主子的態度。

得到憑證該謝恩,張廷玉自己沒去,把兒子派去了,乾隆帝很不高興。

於是,下旨讓張廷玉自己來謝恩。

結果,旨意還未下達,張廷玉自己就來了,乾隆帝認為軍機處漏言,因此責了汪由敦漏言。

之後,廷臣會議,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

這建議正好符合乾隆帝的想法,先前不好下旨,這下有朝臣提出來了,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做了。

於是,下旨削去張廷玉伯爵。

這回,張廷玉該老實一些了吧?

並沒有。

乾隆十五年,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激怒了本就悲痛的乾隆帝,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否配享。

後,乾隆帝用大學士九卿議,罷配享,免治罪。

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

過了五年,乾隆帝的氣也消了,因此仍遵清世宗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

圍繞著退休與配享太廟,張廷玉與乾隆帝幾個回合,最終還是贏了。

但,贏也是輸,因為其晚景凄慘,這不該是他那樣的重臣該有的經歷。

張廷玉,三朝老臣,功勛卓著,雖然晚景凄慘,但其家族沒受到連累,四個兒子也都在朝中任職,得善終。

《如懿傳》中,張廷玉處處碰壁,先是建議設兩宮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後是建議景仁宮死後哀榮等,都被乾隆帝和皇太后駁了回去,就連青櫻格格也沒與他站在一起。

雖然沒能得到青櫻格格的肯定,但他內心清楚青櫻格格也無奈,她想在後宮安穩的過下去,就不能因景仁宮之事與皇太后產生不可彌合的矛盾。

《如懿傳》杜撰不假,但對晚年張廷玉處處碰壁的描寫還是較為真實的,也體現了滿清皇室對漢臣的假重視,真利用。

當然,杜撰就是杜撰,與史實有很大出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他,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角色,排名卻不低
文史世界盃:真正的球王有幾位?現役球員誰有希望「加冕為王」?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