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古人十分重視泡茶用水,如果有幸得到一款好茶,沒有相得益彰的好水來配,這茶寧可不喝。在沒有自來水,沒有成品礦泉水的日子裡, 古人拿什麼水泡茶呢?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茶聖陸羽在《茶經》里記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水多者。」

山水經過岩層層層過濾,濾去了水中的雜質並且溶解了部分礦物質,同時在山水奔流激蕩中水也溶進了不少氣體,所以山水清冽是水中上品。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江水比山水次,你得選擇人煙稀少的江河取水,離人近的江河難免會有人洗衣洗菜,味道就怪怪的了。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井水與江水相反,得取人打水多的,這樣井水就能不斷更新,水中就不會滋生大量微生物和小蟲了。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古人取水的講究還不止於此, 「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多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簡單來說就是,山水要挑石頭上緩緩流淌的好,瀑布傾瀉的不能喝,山谷里的要通一通再喝。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會取水自然也會品水,古人品水技能神乎其神,傳言王安石能評出瞿塘峽中峽和下峽水的區別。宋徽宗不喜愛江水「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污,雖輕甘無取。」品完水自然有個先後排名,雖然天下第一經常變,廬山谷簾水,揚子江南零水,北京玉泉,濟南趵突泉等都上過綁,但天下第二的寶座往往被無錫惠山泉所佔,也算是「千年老二」了。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乾隆也是喜歡喝茶的帝王之一,他有獨特的鑒水方式,用一個精製的銀斗給水稱重,誰輕算誰好,由此評定北京玉泉天下第一。可惜的是大多的名水不是變質就是枯竭了,要不就是淪為景區遊客們的許願池了。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清袁枚《隨園食單》載:「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疏,陳則味甘。」

除去山水泉水江水井水這些地上的水,有追求的古人還喜用天落水,天落水使用時多用舊年陳水,以其放後味更甘甜。

古人喜愛雨水,所謂「陰陽之和、天地之施,水從雲下,輔時生養者」也。飲用雨水應取「和風順雨,明雲甘雨。皆靈雨也」 雨水四季皆可用,但因季節不同而有高下之別,明屠隆《考槃餘事·擇水》: 「天泉,秋水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則茶味稍奪,冽則茶味獨全。故秋水較差勝之。春冬二水,春勝於冬,皆以和風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風雷所致。」總結就是秋雨第一,春雨第二,冬雨第三,夏季暴雨最次。

關於雪水,《紅樓夢》里對此有段精彩描述: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妙玉也是真風雅,要喝就喝梅花上的雪,連隔年存的雨水都入不了她的眼,不知道看到你用家裡的自來水泡茶她會翻個多大的白眼呢。

天寒地凍,家裡又沒存雨雪怎麼辦?敲冰煮水,「丹灶鶴歸休炷火,茶甌客訪旋敲冰。」「認香尋梅亦不惡,敲冰煮茗寧皆非。」想來古人敲冰也是敲下一塊凍結的春光,爐火一煮,便是那滿室鳥語花香。

茶性發於水,古人沏茶用水居然這麼講究!

古人愛茶所以也懂茶,知道好水才能出好茶。中國人對茶的喜愛,從沏茶之水的講究上可見一斑了。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紅茶的八香十味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