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公布,維也納第一,港深廣憑什麼上榜?

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公布,維也納第一,港深廣憑什麼上榜?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此份報告根據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排名。

2018年全球最宜居十大城市

《經濟學人》每年都會發布對全球主要城市進行宜居性調查的結果報告。這項評比衡量140座城市的5項指標,包括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以及基礎建設。

——全球最宜居城市:奧地利維也納

排名數據顯示,奧地利維也納超越此前連續7年第一的墨爾本,成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奧地利維也納

第2名到第10名分別是:大阪、卡爾加里、悉尼、溫哥華、多倫多、東京、哥本哈根、阿德萊德。

澳大利亞、加拿大在TOP10中分別佔據了3席。

中等城市排名更靠前

該報告稱,得分高的主要是中等城市,這些地區人口密度都不算太高,因此在加強娛樂活動的同時卻不會導致犯罪率增高或基礎設施負擔過重。

而全球各大商業中心卻成為了經濟高度發展的犧牲品,基礎設施過度擴張直接導致了更高的犯罪率。

例如,紐約(第57位),倫敦(第48位)和巴黎(第19位)都是享譽盛名的國際大都市,但生活在那裡的人卻都在經受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嚴重交通擁堵等問題的困擾。

圖/shutterstock,Dinendra Haria

2018年中國十大最宜居城市

在該排行榜前100名,中國入榜的宜居城市有10個。

其中,得分最高的香港排名第35,相比2017年排名上升了10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大阪和東京。在中國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台北(第58)、蘇州(第74)。

北上廣深也均上榜,另外天津、大連、青島3座城市入圍。

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榜單里,有一個板塊正在崛起——以廣深港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排在35位的香港,排在82位的深圳,排在95位的廣州,連成了一條線。

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生態與產業並舉,創業與宜居並存,將會是這一條軸線的主要特點。

東京是一個值得觀察的樣本。作為世界三大灣區之一,東京灣區連片的高端製造基地讓其在全球的製造鏈條上佔得一席之地,被稱為「產業灣區」。

巨大的經濟總量,和宜人的環境及多元包容的氛圍相伴相生。東京就排在全球宜居城市的第8位,這也刷新著人們對於灣區經濟的想像。

可以預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以廣深港為代表的灣區城市將在宜居、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廣州、深圳憑什麼?

廣州、深圳這兩座一線城市,

其實一直是各類宜居城市榜單的常客。

在今年6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里,2017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無錫、杭州、廣州、南通、南京、澳門、鎮江、寧波和深圳。

在保持經濟高體量的同時,

廣州、深圳如何在宜居指數上

一路領跑?

從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以及基礎建設這些指標對號入座,可以看到廣州、深圳各有所長。

——環境

廣州有世界少見的位於中心城區的海珠濕地,深圳有世界最長的海濱棧道。

深圳海濱棧道

作為國家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廣東的省會,廣州文化底蘊深厚,集中了政治、教育、醫療和文化資源。

被稱為「創客之都」的深圳,則在補醫療、教育短板上不斷發力。

——教育

以高等教育為例,深圳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名校共建深圳校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全面啟動建設,加快推進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特色學院建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超過1500億元辦更多的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深圳的高等學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學生超過25萬人,成為全國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深圳大學城

充分提升深圳特別是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區域輻射力,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基礎建設

廣州、深圳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都在不斷提速。

廣州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上表現尤為突出。廣州地鐵線網總里程已經躋身世界前十,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路(GaWC)的研究顯示,建設樞紐型網路城市的廣州在全球連通性方面位居中國第五,僅次於香港、上海、北京和台北。

來源 財經網(北京)、窮游網、南方+客戶端

編輯 余虹潔責編 李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商報 的精彩文章:

9月新iphone發布!這次蘋果真的準備了黑科技

TAG:深圳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