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奇石悟天地,清茶論春秋

奇石悟天地,清茶論春秋




常言道: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面對一方精美的石頭,那絢麗的色彩、優雅的格調、樸拙的造型、天然的紋理、深邃的內涵、超脫的靈氣、堅貞的性格,這一切無不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讓人領悟到一種寧靜致遠、虛懷若谷的情懷。






 



古往今來,奇石之所以能夠贏得眾多名人雅士的鐘愛和讚賞,遍載文賦典藉之中,究其原因,不僅在於其外在之美,更在於其蘊含的獨特內涵和精神魅力。奇石,其趣在石態,其情在會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石出山野,雖居於人世,但超然於世俗,卓爾不群,仙風道骨,其不求名利,不事奢華,居廟堂而不傲,置草舍而不卑,既不仰視權貴,也不俯視布衣,樸實如野叟,天真若村姑,滿面清風,樸實無華。因心清而不奢求,因無求而不媚人;因堅貞而呈純真,因純真而守自尊。面對花花世界,浮燥人生,置喧囂而冷靜,面誘惑不動心,謙謙如君子,虔誠勝老僧,彷彿陶翁面世,儼然世外高人。它所體現的堅貞、溫柔、雄強、清秀、拙樸、靈透、頑丑、俊逸、剛直、含蓄等內涵意韻,賞石者一旦心領神悟,便會產生極大共鳴,啟發靈智,其情操其修養亦會受到很大影響乃至改變,奇石擁有如此之品格,怎能不贏得敬重?視之如師友?清代學者趙爾豐有詩詞為證:「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悅人,孤高介節,吾將以為師;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樂於為友」。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頭就構成了一種自然的山水,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韻味:壁立當空、挺拔峻峭者謂之「瘦」,四面玲瓏、上下相通者謂之「漏」,輕盈飄逸、晶瑩通澈者謂之「透」,石紋起伏、凹凸不平者謂之「皺」,色澤蒼老、拙劣樸實者謂之「丑」。正如清人趙繼恆在詩中所言:疊疊高峰映碧流,煙嵐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確勝尋山萬里游。





 



賞石多年,為石沉醉痴迷,常常為得到一方好石而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然這只是精神之樂,乃賞石之最初境界。隨著賞石實踐和賞石理念的逐步深入,繼而探索賞石價值定位、研究其文化經濟價值潛力和人格修養意義,賞石也慢慢從精神之樂轉向精神之悟。賞石可修養人格、可寬和人心、可入靜悟道。悟道者神馳八方之外,意遠萬里之巔,得超然而空靈,因怡然而仁愛,心游萬仞,獨與天地萬物共逍遙!而想到達賞石之逍遙境界,就要把賞石把握在有為與無為之間。所謂有為,即是為奇石之收藏鑒賞適當付出精力財力,量力而行,決不勉強硬撐。所謂無為,即是玩石頭要講緣份,講機遇,順其自然,隨遇而得,不要玩出煩惱,玩出負擔。要在隨緣中享受賞石帶來的寧靜和祥和,讓理性清明、精神飛翔,陶然於物我兩忘、悠然自得之中。






 



奇石本天成,賞石貴在真!奇石乃天地造化之瑰寶,成因造型皆出自然。若為追求完美,刀鑿酸蝕刻意造形,豈不畫蛇添足,自尋其丑?更有甚者,為一己之利不擇手段,造假販假,更是失去了當初玩石的本真。賞石玩石,應當是一件清新高雅之事,不可過多執著於市井蠅利之中,賞石者應當冷眼觀萬象,淡泊於世情,立志高遠,視天下祥和美滿為己任,處世真誠,坦蕩寬容,與人為善,善處恩怨,視虛偽、陰謀和敷衍為恥,使神智居於清明,行為端於理性,做到有追求而不妄作,有得失而不計較,善於調整心態、自我平衡,變複雜為簡單,脫糾纏而安然,一切均應順其自然,隨緣而得,隨形而賞,隨遇而安。








最後,推薦您讀本書: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待客的最高級別:羅漢床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