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又聖老師演練講解吳氏太極拳起式
本文主要講解吳氏太極拳方架太極的起式,內容由何又聖老師親自演示和口述講解,王泊鑫負責編錄
何又聖老師為吳氏太極第五代正宗傳人
(全佑-吳鑒泉-吳公儀-丁德三-何又聖)
預備式
+
人要放鬆自然站直,兩腳成倒八字型站立(前腳內側約兩拳寬)
兩臂自然放鬆垂於大腿兩側,頭頂稍作隆起,下巴微內收,雙目視線呈大約45°看向地面(稍長於自身身高的地方)基本上這就是尾閭中正、虛領頂勁的要求。
起式預備
此時,人要入靜,口輕合,用鼻子細、長、勻地把氣呼出,並隨意念引導氣沉丹田,直入腳底。
當肺部廢氣細長勻呼出的同時,背部稍感微彎,且有了張力,這就是含胸拔背的要求。
起式預備
起式
+
起式一 正面
起式一 側面
預備式四點做好,也就滿足了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四個要求,同時也是起式的開始。
起式:兩掌稍作提起作為起點,向上、向前呈斜直線舉起雙臂,雙掌根舉至略低於肩部的位置,肘部微曲,此時掌部的位置稱之終點。切記!雙掌舉起的軌跡是斜直線,而不是弧線,弧線會導致腰腹部向前微凸,從而破壞了尾閭中正這一要點。兩掌是掌心相對成八字形,才能做到沉肩垂肘。
做不到以上要求,一生不得太極勁。
起式二 正面
起式二 側面
當雙掌行至起式一的位置,也就是終點將到之際,兩肘便有下沉之意,每有動作往複,變動時都要做到承上啟下,使勁不斷,兩掌從終點,沿原線路回到起點。
注意:此時雙掌在下行過程中微微旋轉,使掌心逐漸與地面平行,同時掌根要有下捋的感覺,當雙掌行至終點位置時,人像站在齊腰深的水中,雙掌感覺按在水面的一隻籃球上。
何又聖與丁德三老師的合照
何又聖老師於70年代初開始追隨丁德三研學吳氏太極拳,勤勉不輟,深得丁德三喜愛,一生心得皆傳與何又聖,並於1992年正式收徒10名,何又聖排行第三。
關注「又聖太極拳」公眾號,可定期看到何又聖老師關於吳氏太極拳的心得體會,一生所學,無私分享給各位拳友,希望能對太極拳初學者和學拳不得要領的拳友有所幫助!本文由何又聖老師口述,口頭語,簡單直白,通俗易懂。


※太極VS拳擊 誰更厲害?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稱帝,反而讓只有6歲的順治登基?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