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該不該看電視?5歲前,千萬別忽視這一點
「為什麼你們大人能看電視,小孩就不能?」
「你們大人真霸道!」
嫂子被兒子的話氣得不行。
原來,嫂子把兒子送到姥姥家過暑假。這幾天回來後,兒子天天宅在家裡看電視,喊都喊不動,好像要把這幾年落下的動畫片都補完一樣。只要一關上電視,就各種鬧脾氣,作業也是敷衍了事。
嫂子說:「好好的孩子,怎麼就成了這樣?」
其實,愁腸百結的又何止她一人。孩子們的假期,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是災難片。
上班前,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要按時寫暑假作業。結果,晚上回到家,看到那個醉心於動畫世界,作業一個字都沒寫的孩子,老母親氣得七竅生煙,差點吐血。
為了讓孩子少看點電視,斷電、藏機頂盒、美食誘惑,各種招數爸爸媽媽們都輪番用過了,但收效甚微,總是治標不治本。
孩子沉迷看電視,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一個大難題。
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看電視呢?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AAP)早已經給過明確的建議了: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18-24個月的孩子,應避免孩子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父母可以選擇高質量的節目,和孩子一起看,幫助他們理解看到的內容;
2-5歲的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研究表明:孩子過早和過度看電視,對其成長往往弊大於利,會有很多無形的危害。
過度看電視的危害
《電視對兒童心靈的傷害》的作者艾佛略特說: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都是有害的。
影響孩子的意志力
心理學家認為,無節制地看電視,孩子持之以恆的能力會大受破壞。
太小的孩子分不清真實的畫面和現實區別。孩子在電視上看到的困難,通常很容易解決。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卻並非如此,孩子會因為事情複雜難處理,而心生質疑,懷疑自己的能力。
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和那些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相比,往往缺乏自控能力,行為懶散,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
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心理學認為,0~3歲是生命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孩子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
孩子沉迷於電視,不和父母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玩,時間久了,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可怕的是,還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變得不合群或者孤僻。
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指出:大腦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大腦就會萎縮。
長期被電視畫面吸引的小朋友,就像個木偶一樣,被電視里那些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著,創造力和想像力都會大打折扣。
有科學家做過這樣兩組實驗:
一組是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組是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之後再讓兩組孩子畫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聽故事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無論是從裝束,還是到形象,亦或表情上都各不相同;看動畫片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全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他們視覺看到的就是同一個白雪公主。
答案不言而喻!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電視節目琳琅滿目,很多不適宜兒童看的場景被孩子看到,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電影《小孩不笨2》中的幾個小朋友,在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了一對情侶由擁抱,到懷孕,到大肚子的畫面。
於是,幾個孩子惡作劇,趁排練節目中途休息時,把睡著的一男一女兩個小朋友湊到了一起。
過了幾天,他們嚇唬小男孩說,小女孩懷孕了,聯想到電視畫面,兩個孩子都驚慌失措,嚇得不行……
孩子懵懂無知,沒有是非辨別能力,一旦看到電視中的暴力、恐怖,甚至少兒不宜的畫面,很可能會造成心理陰影。
如果孩子們模仿其中的某些情節,甚至還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是否要徹底杜絕孩子看電視?
的確,過早、過度讓孩子看電視,都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和諧。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看電視並非完全無益處。讓孩子適度地、有選擇地看電視,也是一種教育手段。
加拿大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他們選擇了一個沒有電視的偏遠小鎮和一個有電視的普通小鎮進行對比。
開始時,偏遠小鎮上孩子的創造性和閱讀水平遠遠要低於普通小鎮的孩子。
把電視引進到偏遠小鎮上之後,這些孩子的創造力和閱讀水平迅速增加,甚至一度超過了本來有電視的普通小鎮。
引進電視2-4年後,偏遠小鎮孩子的這兩項技能已經提升到和普通小鎮孩子基本一致的水平了。
這個實驗證明了,適當看電視可以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過度沉迷才有問題。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應該禁止3歲的小孩看電視嗎?
其中有個點贊最高的回答是:
動畫片本身是一個載體,是孩子感興趣,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載體。
而其真正的意義是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溝通互動的橋樑,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橋樑,走進孩子的內心,傳授給他知識。
……
深以為然。
電視不是洪水猛獸,利用好了,它也是一種教育工具。
看電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節制、毫無選擇地看電視。
看電視的正確打開方式
孩子總要上學,總要接觸人,我們不可能給孩子製造一個「真空地帶」,讓他們與電視絕緣,與社會脫節。
怎樣看電視,貴在引導,而不在於「堵截」。
那麼,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有節制地看電視呢?
約定看電視的時長
我家孩子2歲前,電視就是一個擺設。孩子2歲以後,看電視是雙方約定好的,最早是一天看2集動畫片,除了吃飯和睡覺前1小時的時間外,他們可以自己選擇看電視的時間段。
隨著年齡的增加,動畫片的集數也在增加,但單次時間需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一天不超過1小時。
這個規則的建立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堅持,開始的時候多少會有些困難,孩子有時候也會哭鬧,會討價還價,這都很考驗父母的定力。
孩子見你堅持了,慢慢也會養成這個習慣,到了約定的集數,就會自覺關上電視。
尋找替代品,轉移注意力
我是個愛閱讀的人,平時喜歡看書,兩個孩子也慢慢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當他們發現書里的東西比動畫片有趣多的時候,十天半個月都不會碰電視。
孩子沉迷電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不夠多。
因此,我們可以給孩子多些陪伴,陪孩子搭積木、玩過家家等,利用遊戲力,轉移孩子對電視的依賴。
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懷多了,電視自然就被他們拋諸腦後了。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一文中,分享了女兒圓圓看電視的故事。
圓圓上小學的時,《還珠格格》正熱播,她被小燕子迷住了。看電視和寫作業、練二胡的時間產生了衝突。媽媽建議圓圓說,能不能以後回家先練二胡,再寫作業。
因為家長的信任,圓圓把這幾件事協調得非常好。為了晚上回家看電視方便,她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零散時間,回家後見縫插針地寫一些,作業都能完成。
媽媽從來沒有在看電視問題上「控制」過圓圓,而是一直在用培養的思路來解決問題。不去控制孩子的身體行動,而是想辦法引導她的心,保護了孩子的自覺性和自信。
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要儘可能減少環境中的誘惑,而不是勸說孩子去抵抗誘惑;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
讓孩子體內生出「自我控制」的力量,養成好的習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