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戶,主治頭暈、項強、癲癇、失音

腦戶,主治頭暈、項強、癲癇、失音

腦戶

【名解】腦,顱腦。戶,可以通過之處。督脈上行至風府,入屬於腦,此處猶如入腦之門戶。

【定位】在頭部,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中。

【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間;有左右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主治】

1,頭暈,項強;

2,失音;

3,癲癇。

【功效】清熱散風、開竅鎮驚

【按摩手法】

(1)正坐,雙手伸過頸項,放置在後腦處,手掌心向頭,扶住後腦勺,四指的指尖向頭頂,大拇指的指腹所在的位置就是這個穴位:

(2)大拇指的指尖互相疊加向下,用指腹或者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脹麻的感覺:

(3)分別用雙手輪流按揉穴位,先左後右,每回大約按揉3至5分鐘。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臨床配穴】

1,配通天、腦空,有行氣去濕的作用,主治頭重痛;

2,配膽俞,意舍、陽綱,有疏肝泄膽、清熱去濕作用,主治目黃、脅痛,食欲不振;

3,配通天、消濼、天突,有行氣散結的作用,主治癭瘤。

【督脈之循行路線】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第一支,與沖、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

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沖、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

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交會,人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的精彩文章:

中樞,主治腰背疼痛,嘔吐,腹滿,食欲不振,黃疸

TAG: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