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學刊》2018年第4期目錄

《日本學刊》2018年第4期目錄

《日本學刊》2018年第4期目錄

-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專題 -

培育友好之樹 建設和平世界(池田大作)

論中日新型國家關係:形成背景、基本特點與核心理念(武寅)

中日兩國的歷史跨越與未來關係準則——從締約歷程思考其現實意義(高洪)

- 熱點透析 -

冷戰前期中國的對日政策研究——兼論兩國復交後存在的兩個隱患(劉世龍)

「自衛隊入憲」法理問題探析(張曉磊)

日本分享經濟的發展現狀研究(蔣瑜潔)

- 專題研究 -

美國「301條款」在日本的運用、影響及啟示(裴桂芬 李珊珊)

論《日美地位協定》的本質與影響——兼論沖繩基地問題的法理根源(田凱)

特朗普時期美日同盟對華離岸平衡戰略分析——以平衡點遴選與平衡強度分析為線索(張仕榮)

- 基礎文論 -

日本戰後初期精神倫理困境管窺——以對天野貞祐思想的考察為中心(周曉霞)

- 學術信息 -

《日本藍皮書(2018)》《日本經濟藍皮書(2018)》出版(封二)

培育友好之樹 建設和平世界

池田大作

內容提要:對日本來說,中國是難能可貴的文化大恩之國。日本若不珍惜這份因緣,就會偏離正途。日中建立在兩國人民互相理解基礎上的牢固的友好關係,有利於亞洲的穩定乃至世界和平。周恩來、鄧穎超、蘇步青等諸位先生待人情真意摯,通過和他們的深交,能夠感到在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層蘊含著一種深邃的精神。「和」的思想智慧是一種內在規律性的力量,能使多元文化在相遇時不但不發生對立,反而能啟發互相的創造力。「和」的思想與生命尊嚴的價值觀,也貫穿於自古學習中國文化的日本。在日中和平友好的事業上,青年們要傳承歷史並使之發展。日中要世代友好,日日培育新的友好之樹,以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日本和中國的合作為基礎,為地球的利益、為人類的利益攜起手來共同行動。

關鍵詞:日中和平友好條約 創價學會 周恩來 「和」的思想

作者簡介:池田大作,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

論中日新型國家關係:形成背景、基本特點與核心理念

武寅

內容提要:《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年後,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和雙邊關係格局發生了新變化,雙方進入戰略博弈期。中日新型國家關係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雙邊關係更為複雜,有時甚至面臨嚴峻的考驗。二是雙邊關係一般不會超出「斗而不破」的底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雙方應嚴格恪守四個政治文件,實現真正的平等互利雙贏,這是中日新型國家關係的核心理念。

關鍵詞:新型國家關係 中日關係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合作平等共贏

作者簡介:武寅,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中日兩國的歷史跨越與未來關係準則——從締約歷程思考其現實意義

高洪

內容提要:1972年中國與日本實現邦交正常化時曾作出「先復交、再締約」的「兩步走」安排。建交後的締約談判卻因「反霸條款」問題經歷了十分艱難的歷史過程。直至1978年兩國最終完成歷史性跨越,簽署和交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將《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與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固定下來。條約不僅總結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問題,也開啟了兩國關係的新征程,還為開展經濟、文化、科技交流開闢了廣闊前景,給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中日兩國旗幟鮮明地將「反霸條款」寫入條約,共同承擔不謀求霸權的義務,同時反對其他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謀求霸權,這是國際條約中的一項創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是兩國在新時期和平相處、友好相待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邦交正常化 中日關係 反霸條款

作者簡介:高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冷戰前期中國的對日政策研究——兼論兩國復交後存在的兩個隱患

劉世龍

內容提要:冷戰前期中國對日政策可概括為:以化敵為友為目標,以「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為路徑,以打、拉、壓為手段。1949—1972年,中國在對日外交實踐中逐步形成該政策,並不斷豐富其內容。1972年中日化敵為友只是初步的,兩國要真正友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復交後的中日關係仍存在兩大隱患:一是《日美安全條約》的「遠東條款」涉及中國;二是日本若重搞干涉主義,中日友好就無從談起。

關鍵詞:中日關係 中國對日政策 化敵為友 干涉主義

作者簡介:劉世龍,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自衛隊入憲」法理問題探析

張曉磊

內容提要:對「自衛隊入憲」問題做法理上的定性討論,既有理論意義也有現實意義。這一問題的核心法理邏輯包括三點:憲法第九條必須進行修改;保留憲法第九條第一款、第二款;增加憲法第九條第三款,明確寫入自衛隊。「自衛隊入憲」的提出是對各種有關修改憲法第九條學說的一次對沖和折中。「自衛隊入憲」的法理動機包括:試圖終結「憲法第九條修改」問題在日本學界長期的理論爭論;試圖扭轉「自衛隊違憲」的學界主流觀點,使自衛隊合憲化;試圖理順憲法與《日美安全條約》間長期的二元對立關係。「自衛隊入憲」目前仍存在以下若干法理疑點,包括「自衛隊入憲」是否會改變憲法第九條及憲法的性質,是否會改變自衛隊的任務和許可權,是否會改變日本的專守防衛政策,以及是否會改變日美同盟的合作範圍和程度等問題。

關鍵詞:日本修憲 自衛隊入憲 法理邏輯 法理動機 法理疑點

作者簡介:張曉磊,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

日本分享經濟的發展現狀研究

蔣瑜潔

內容提要:近年來全球分享經濟迅速崛起,其發展速度已遠超各國現有政策法規和社會基礎設施保障的預期,急需政府創新監管理念,制定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服務標準,促進多方協作加快企業轉型。日本分享經濟發展緩慢,主要原因包括互聯網信任和安全保障機制的欠缺、現有法律法規的制約和創業精神的不足。為了促進分享經濟的發展,日本政府設立專門機構,通過推行個人和法人數字化身份認證制度,促進分享經濟誠信體系的信息化;實施「灰色地帶解除制度」和「企業實證特例制度」,為分享經濟發展所需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調整提供路徑保障;推選分享經濟發展標杆,派遣專家加強多方協作,促進傳統企業抓住分享經濟發展機會。日本分享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可為中國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分享經濟 發展現狀 政府治理 中日比較 誠信體系

作者簡介:蔣瑜潔,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美國「301條款」在日本的運用、影響及啟示

裴桂芬 李珊珊

內容提要:美國「301條款」在日本的運用是廣泛的,既有對單項產品的各種「301條款」調查,也有為了規避「301條款」調查而開啟的日美結構協議。日美間長期的產品貿易摩擦形成了典型模式,即美國一旦發起「301條款」調查或啟動制裁程序,兩國最終都會達成某種協議,或者要求日本實施單項產品的自願出口限制,或者要求日本在多個領域開放國內市場。在這個過程中,「301條款」調查對於日本先進位造業的影響是相當顯著的。在兩國制度摩擦層面,表面上看是美國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日本的經濟結構,日本是在美國的壓力下無奈地推進國內結構改革,但實際上日本並不是完全被動地滿足美國的訴求,而是基於自身需求,藉助美國壓力,有選擇地順利推動了國內最重要和最緊迫的經濟結構改革。日美兩國在雙邊經貿談判中的策略值得研究,日本在長期被動應對後的政策轉向更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301條款 先進位造業 結構改革 談判策略

作者簡介:裴桂芬,河北大學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珊珊,同校碩士研究生。

論《日美地位協定》的本質與影響——兼論沖繩基地問題的法理根源

田凱

內容提要:《日美地位協定》是規定美軍在日特權的日美間協議。以地位協定為核心,由《日美安全條約》、地位協定、「密約」及日本國內特別法等構成的「安保法體系」,在法理上確定了日本對美軍事從屬地位,並將該協定嵌入到國內統治結構中。「安保法體系」及其制度性支撐共同構成了規定日本對美軍事從屬的「法理框架」。日本將對美軍事從屬的壓力傳導至沖繩,導致沖繩基地問題的產生。基地的存在給沖繩帶來了美軍犯罪等問題,且在相關事件處置過程中司法不平等現象屢見不鮮,基於地位協定的「治外法權」導致沖繩民眾被害心理的「再生產」。地位協定是沖繩基地問題的法理根源。

關鍵詞:日美同盟 地位協定 日美共同委員會 沖繩基地 美軍犯罪

作者簡介:田凱,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特朗普時期美日同盟對華離岸平衡戰略分析——以平衡點遴選與平衡強度分析為線索

張仕榮

內容提要:離岸平衡是美國針對亞太地區實現戰略平衡的傳統思維,日本既是美國在東亞施行離岸平衡的關鍵點,也扮演著美國在亞太地區第一「平衡手」的角色。隨著中國不斷崛起,美日同盟試圖通過釣魚島制衡中國的謀略已漸漸力不從心,迫切需要在中國周邊遴選新的平衡點。美國將目光投向了南海、朝鮮半島、中國台灣甚至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美日同盟還加大了平衡的干擾強度,通過各點的協同聯動,以期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特朗普上台執政後,離岸平衡戰略與「美國優先」政策相結合,對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和構建命運共同體繼續造成嚴峻挑戰。

關鍵詞:特朗普外交 美日同盟 離岸平衡 對華影響

作者簡介:張仕榮,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日本戰後初期精神倫理困境管窺——以對天野貞祐思想的考察為中心

周曉霞

內容提要:二戰後的日本知識分子面對戰敗的事實,感到迫切需要通過一種新的倫理重建價值系統來回應秩序和價值危機,作為「學者大臣」的天野貞祐制定了被稱作「天野敕語」的《國民實踐要領》,體現了他關於「道義國家」重建的設想。以天野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依然無法擺脫對《教育敕語》價值系統的迷執,導致戰後日本道德環境的畸形發展,以至不僅沒有克服戰後初期的精神倫理困境,反而為日本民主倫理的發展設置了障礙,並由此拉開了修改《教育基本法》的帷幕。

關鍵詞:精神倫理困境 道義頹廢 天野貞祐 教育敕語 國民實踐要領

作者簡介:周曉霞,天津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閻學通:崛起爭霸背景下的權力轉移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