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五「虎」論道,坐談熊貓 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在京舉行

五「虎」論道,坐談熊貓 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在京舉行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陳羽嘯 見習記者 徐語楊 攝影 柴楓桔

作為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系列配套活動之一,8月22日下午,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胡錦矗,當代著名作家阿來,詩人、當代著名自然文學作家徐剛,國內知名大熊貓文化研究專家譚楷,國內著名大熊貓文化學者孫前這五位重量級嘉賓來到國家圖書館,為讀者分享了自己與大熊貓的情緣、分享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分享自己創作大熊貓作品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為聽眾帶來了一場內涵豐富的大熊貓文化盛宴。

長久以來,以大熊貓為主題的文學類、科普類和紀實類作品在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大熊貓800萬年進化史的神秘身世、大熊貓棲息地的奇峻秀美、大熊貓與人類的不解情緣,都讓大熊貓成為研究者、作家、記者筆下的主角,無聲感動著一代代讀者,傳遞著人與大熊貓的情感紐帶,啟示著人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阿來與胡錦矗

以熊貓為交點,在川西高原數次「邂逅」

阿來

胡錦矗

「我第一次關注到大熊貓,是在卧龍保護基地建立以後。」在分享會上,著名作家阿來講起了一段往事,「從馬爾康到成都,出差的路上,總是要經過卧龍。我曾多次走進卧龍的遊客中心,那裡擺放著許多科普類書籍。今天胡錦矗老師提到的幾本書,我幾乎都曾在這裡看到過。」

四川以西,卧龍之地,是中國最重要的大熊貓研究保護髮源地。在這裡,胡錦矗作為中國「熊貓教父」,帶領數代科研人員,以數十年為單位,奠定了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的堅實基礎。在他們行走在山巔原野時,尚年輕的阿來,一次次從山腳下經過,以書為媒,接受著自己最初的「自然教育」。

大熊貓為何如此特殊?在阿來看來,有著雙重的哲學意義。「熊貓的黑白,就像是太極。而熊貓的極可愛,以及瀕危的極可憐,又形成了震動人心的衝突。」這樣的衝突富有戲劇性,冥冥中又應和著四川這片土地的精神氣質,「在衝突中尋找平衡,以豐富廣袤的環境和資源容納衝突,這就是四川千百年來的魅力之一。」

知名作家、詩人徐剛:

《大森林》探討與大熊貓相似的問題

作為知名作家、詩人,徐剛獨特的氣質讓人印象深刻。就在本月初,徐剛以森林文化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大森林》,與阿來等人一起獲得2018年第七屆魯迅文學獎。8月22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的「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上,徐剛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

「我儘管沒有專門寫過大熊貓,但在《大森林》這本書里,我寫了大熊貓是個國寶,同時也是卧龍地區的生態標杆」,徐剛說,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自己探討的是與大熊貓相似的問題,「為什麼人類歷史上只有中國有大熊貓」?徐剛表示,同大熊貓一樣,中國有很多東西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像數百種的杜鵑等植物,都讓很多外國植物學家趨之若鶩。

作為植物領域的專家,雖然對大熊貓研究不多,但徐剛對大熊貓充滿了好奇心,「大熊貓除了吃箭竹,還吃其它竹子嗎?有些什麼竹子呢?」,在交流中,徐剛不時探身詢問身旁的「熊貓教父」胡錦矗,胡錦矗也很樂意地給他解答。

專註書寫熊貓故事近40年

作家譚楷眼中的大熊貓:可愛、慈祥、偉大

作為中英文版《大熊貓》執行主編,譚楷關注大熊貓近四十年,著有《孤獨地跟蹤人》《我是大熊貓》《大震在熊貓之鄉》等文學與科普作品,38年來專註撰寫大熊貓和人的故事從未改變。在他的寫作生涯里,一直有人重複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喜歡熊貓?

在分享會上,譚楷說,「這是來自於兩種世界上最吸引人的目光。」

38年前,譚楷跟隨中國熊貓研究第一人胡錦矗以及美國動物學家喬治·夏勒,為採訪報道搜集素材。一日,考察團隊來到成都動物園,適逢大熊貓美美生產,園方同意讓夏勒博士進去近距離觀察。譚楷在外記錄著夏勒博士的一舉一動,卻發現從他進入熊貓產房之後,數個小時不肯挪開目光,眼神中充滿了專註。

「我被夏勒博士的目光深深吸引,我便對大熊貓投去了更多的關注與好奇。」隨後譚楷發現,大熊貓母親的生產是一件十分偉大之事。它們可以20多天不吃不喝,揣著小崽在奶頭上。萬一幼崽不小心掉地上了,輕輕叫喚,即便熊貓媽媽再累,也會睜開疲憊的雙眼。

「那種眼神見過你就不會忘,疲憊又憂鬱的眼神,已經存在800萬年的眼神,這個眼神很打動我,所以我開始真正地關注熊貓。」

闡釋「大熊貓文化」內涵

學者孫前講述熊貓文化的前世今生

分享會上,國內著名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孫前,曾經還有另一個身份——雅安市前副市長。

四川雅安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這座城市保持著一項世界之最——海拔高低差距最大的城市。在孫前看來,這樣的地形和生態環境,與大熊貓文化能夠走向世界有著密切關係。

從海螺溝到鄧池溝,孫前不僅是旅遊策劃專家,更是國內著名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一部《大熊貓文化筆記》囊括了研究大熊貓文化的方方面面,重走發現大熊貓神父的足跡、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大熊貓文化品牌、圍繞大熊貓文化的國際交流,每一個兼具深度與趣味話題的背後都是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大熊貓文化筆記》顯示出孫前對大熊貓文化追根溯源的努力,這本書不僅在詳細的敘述大熊貓,視野觸及大熊貓棲息地秦嶺山脈、邛來山脈,100多年大熊貓的繁衍生息,還有400多張珍貴照片。

分享會上,孫前還展示了雅安和熊貓有關的文化區域,與各界人士之間圍繞熊貓的友誼與交往,講述了百年以來的熊貓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大雨中倆老人執意趕回家 好心人背其趟過1米多深積水
法國隊時隔20年再捧杯,華帝立刻兌現承諾:華帝退全款啟動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