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示3500件改變生活的「新發明」

展示3500件改變生活的「新發明」

為期4天的2018第五屆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將於8月24日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展覽面積22000平方米,將有來自中、美、英、德、日、瑞士、瑞典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餘家科技企業、科技園區、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參與,展品數量達3500餘件。

青年報記者 郭穎

高科技也能「接地氣」

由中國科協作為指導單位,上海市科協、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市科委、上海科技館共同主辦的本屆展會以「科普——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緊密圍繞「人工智慧與市民生活」。

上海16個區全部參與本屆科博會,其中浦東新區、松江區、崇明區等首次參與,並帶來了代表本區科技特色的展項,崇明區將重點展示生態崇明建設成果及2035規劃內容。

人工智慧如何走進市民生活?本屆上海科博會將給出答案。

主賓城市蘇州展區展出的觀致Mile1概念車,除了別具一格的外形,還融合了5G高速網路和AI智能助手,採用了Face ID人臉識別系統,還能通過中控台上懸浮的AI智能球,語音控制來提供包括車輛信息、天氣查詢、行程規劃、服務預約等更加智能化的服務,拉近了公眾和智能汽車的距離。

人工智慧在城市規劃中也開始大展拳腳。在外灘中山東二路,在人民廣場西藏中路,甚至是在南京東路步行街上,一邊駕駛汽車,一邊欣賞路邊的標誌性建築,還能將車速提升到200km/h。在今年的科博會現場,這將成為「現實」,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將真實的城市建築融入到VR遊戲中,使得玩家可以在風馳電掣中,突然發現身處一片熟悉的街頭。

無介質裸眼成像一直是最理想、最科幻的成像方式,但在它走進人們生活之前,全景透明顯示技術也許會更早出現在生活中。「魔顯」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納米複合新材料顯示技術,這項技術是在任何玻璃上貼上一層納米級別的薄膜,一塊普通的玻璃就成了顯示屏。它擁有獨一無二的透明特性,人眼能清晰看見透明玻璃上的成像,同時又能透過玻璃看見其背後的景物,產生虛擬與現實疊加的增強顯示效果,給人以科幻、酷炫的視覺體驗。

而在青浦展區,一款可以自動跟隨的行李箱吸引了不少人眼球。每次拖著笨重的行李箱,穿梭在人頭攢動的機場和火車站時,大家都會有個美好的願望:要是行李箱可以自己走就好了。酷哇Rover就推出了第一代機器人行李箱,是全球首款無需任何遙控、能夠實現自動跟隨行走的人工智慧行李箱。Rover第一代機器人行李箱通過視覺識別技術、跟蹤定位技術、激光測距技術、避障與導航技術、策略層的人工智慧技術等綜合應用,顛覆了行李箱的傳統使用方式,賦予人類出行全新的定義。

無人機大家都見過,可是只有手掌大小的無人機你見過嗎?由覽意推出的selfie more袖珍飛行相機,機身尺寸僅97.5×70.4×13.6mm,重約78克,掌上拋飛,掌心降落。據介紹,相比其他無人機,這款袖珍無人機個頭輕巧,完全可以在室內使用,而且4個特別設計的變頻直驅電機位於機身內部,而非裸露在外,安全性極大提升。

上海永微信息科技帶來的Smallest-Air是一台「空氣中的電腦」,它實現了在空氣中的立體成像,並能使用多種手勢在空中成像的平面上流暢地進行視頻圖文演示、網頁瀏覽等操作。AR空氣觸感(無介質)互動系統作為「大屏革命」核心技術產品,專利的AR技術造就「空氣屏幕」,並且實現了神奇的「空氣互動」。

多舞台聯動「科普嘉年華」

除了走馬觀花地觀看展覽,本屆上海科博會還組織了科普演繹環節,多舞台聯動,貫穿整個展期,多角度演繹科技魅力,建設市民廣泛參與的科普嘉年華。

Pepper是一款由日本軟銀集團和法國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聯手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被譽為世界上最成熟的商用機器人,這次它將來到上海科博會,為觀眾帶來中國「首秀」。Pepper機器人配備了語音識別技術、呈現優美姿態的關節技術,以及分析表情和聲調的情緒識別技術,可與人類進行交流。它可以綜合考慮周圍環境,並積極主動地作出反應,被稱為全世界第一款情感機器人。舞台上,一群Pepper機器人將隨著音樂跳起舞蹈。

除了機器人表演,科博會舞台還將上演一場機器人「生死搏鬥」。由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塔林理工大學兩所世界知名院校聯合發起的世界Robotex機器人大賽將在科博會打響,來自全世界的創客團隊將帶領自己的機器人在此同台競技。

在西館展區,中國航天中心將在科博會首次展示一輛中國首款智能太陽能電動車,讓觀眾體驗智能的神奇。由中國航天研究所提供的高模擬「玉兔號」月球車將首次與觀眾零距離見面。

上海科博會不僅是高、精、新科技的「嘉年華」,更是科技大咖雲集的殿堂。據介紹,相比以往觀眾只能被動地聽報告,本屆上海科博會的舞台活動更加註重互動性。觀眾可以有機會與科技大咖之間展開對話和討論,其中就包括「神舟十號」女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王亞平是我國第一個在太空授課的女航天員,也是我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此番她將毫無保留地和現場青少年分享她的「太空歷險記」。

而VR、AR技術也將使得觀眾「親臨」火箭發射現場。火箭發射VR體驗系統,依據真實火箭發射基地環境及發射場景,進行高還原度三維建模,給觀眾帶來真實壯觀的體驗。

(郭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