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教的信心如何建立?

佛教的信心如何建立?

佛法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歷代大德們有不同的開示。如果從實際修行的角度來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佛法的基礎,那是無容質疑的。換一種說法,信是佛法修行基礎。沒有信,一切其他的理論就僅僅是哲學理論,而和自身的修證沒有什麼關係。

抄錄大智度論如下:「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若人心中有信清凈,是人能入佛法;若無信,是人不能入佛法……複次,經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無信如無手,無手人入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入佛法寶山,都無所得。佛自念言:「若人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門果,不空剃頭染衣。若無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樹不生華實,不得沙門果,雖剃頭染衣,讀種種經,能難能答,於佛法中空無所得。」以是故,如是義在佛法初,善信相故。複次,佛法深遠,更有佛乃能知。人有信,雖未作佛,以信力故能入佛法。」

簡單總結這一段:佛法,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有基本的信心,願意去探索、學習,就可以入門;隨著進一步的學習,慢慢增長信心;直至自己完全證得,信心才能達到百分之百。信心與智慧相輔相成,輾轉增上。佛教中五根五力,把信(信根、信力)放在前面。百法中的十一善法,信也是擺在前面。菩薩道的五十二階位修行,十信位也擺在前面。無論怎麼強調信的價值都不過分。修行凈土法門,信心就更重要了!沒有信就不得其門而入。有信,那就能成功。

我們天天說學佛首先要有信心,那什麼是信呢?在論典中對於信是這樣定義的,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凈為性,與欲所依為業。簡單解釋一下,信實就是相信真實不虛的佛教真理,信德就是相信三寶的功德,信世間出世間的功德,信能就是說相信我們依教奉行就能成就這種功德,就是相信自己有成佛的功能。第一,相信佛所說的真理,生起決定的信解,對世出世間因果深信不疑,不被邪知邪見所轉;第二,深信三寶有真實清凈的功德,對三寶深信好樂,認定三寶是究竟的歸依處;第三,對於世出世間善法生起善法欲,相信只要肯努力精進,定能成就。有了信才能有學習佛法的興趣,才能有希求心,才能精進修行,最後才能成就佛道。

那信心是從哪裡來的呢?世界上沒有天然的信心,只有經過不斷修習而增上的信心。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信心是修來的,是熏習來的。在沒有獲得菩薩果位之前,我們要靠不斷的串習佛法來獲得信心。我們每天的早晚課,日常的念佛誦經,研究經典,參禪打坐都是在修我們對於佛法的信心。當然還要說的是,迷信也是「信」的一種狀態,迷迷糊糊地信就是迷信,通過學習、了解佛法,就能把原來的迷信變為正信、智信。從信的概念上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的信心是建立在法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某個人的身上。

華嚴經中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一切善法的來源,可以生出一切功德。我們很多佛教徒總是在質疑佛菩薩的加持力,說做了那麼多善事,念了那麼多佛佛號,怎麼佛菩薩不加持呢,怎麼生活沒有多大的改變呢?首先要說的是學佛不僅僅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而是為了解脫。那從另一方面說,其實佛菩薩的加持是一直都在的,我們有多大的信心就會獲得佛菩薩多大的加持。

修學佛法,從信心開始,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蕅益大師曾說,人有信心而無智慧,則能增長煩惱。有智慧而無信心,則能增長邪見。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音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法音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