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彭州「青銅」見證秦蜀文明之路!

彭州「青銅」見證秦蜀文明之路!

原標題:彭州「青銅」見證秦蜀文明之路!


近日,「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重器,共計250餘件,包括來自彭州的珍貴文物10件,其中6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此次參展的青銅器具有數量多、等級高、種類全等特點。彭州博物館戰國窖藏出土的虎紋銅戈、手心紋銅矛等青銅器展現著戰國時期蜀地青銅文明的璀璨,陝西寶雞出土的覃父癸爵與彭州竹瓦街出土的覃父癸觶的銘文風格和內容完全一致,反映出古蜀與周王朝的密切聯繫,器物不僅展示了彭州古蜀文化的厚重,更印證著該時期秦嶺南北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覃父癸爵



覃父癸觶




展覽集結了三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講述了青銅時代地域間的差異與交流。青銅作為人類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是文化的標誌、文明的象徵。而青銅禮器作為禮制的象徵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國青銅文明獨特的文化符號。和彭彭一起領略一下展覽中這些青銅重器背後輝煌的青銅時代吧!



何以為尊

我有中國


何尊,西周


1963年寶雞縣賈村塬出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了一件偉大的青銅器——它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禮器,被大家稱為「中國」之源。為何說它是「中國」之源?當年,在出土之後,經過清除泥土和銹跡,專家們在何尊底部發現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這篇銘文記載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成王完成武王遺願營建成周洛邑的重大歷史事件,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是指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在此之前「中」和「國」兩字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很常見,但作為一個完整的片語卻是首次出現。




何尊的造型同時也透露出「獰厲之美」。自上而下的紋飾以動物為主題,作為溝通天地的媒介,腹部為饕餮紋,高浮雕的手法讓饕餮巨目裂口,粗大的卷角翹出器外,有騰躍欲食的動感,神奇威嚴。下部為周人崇拜的鳳鳥紋,以雲雷紋填地,疏密有致,紋飾嚴謹,靜立的何尊散發著譎秘、威儀的氣質。何尊的偉大在於它的銘文價值,僅僅兩個字,記錄了輝煌的歷史,承載著「中國」的文脈。這些寫著先祖的字跡成為數千年後寫給億萬中國人的信。如果你想重新認識「中國」二字,不妨到成都博物館一睹何尊風采。


青銅之光


文明交匯


亞伐方罍,商代晚期


1976年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出土


洋縣文物博物館藏




除了「何尊」,本次展覽中的「亞伐方罍」(léi)器型完整、紋飾精美,十分引人注目。從文獻中得知,罍可以用於盛放酒水,是古時用於祭祀的重要禮器。



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蘇村小冢的亞伐方罍,是漢中地區目前發現的大型銅禮器。有趣的是,這件「亞伐方罍」,左耳內壁鑄有銘文「亞伐」二字。而1978年,河北西木佛村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卣(yǒu),卣蓋及器身上也有「亞伐」的銘文。從陝西到河北,相聚八百餘里,「亞伐」銅器如此分散,這可能與當時的戰爭、封賞或氏族聯姻有關。




本次展覽中,借展自陝西漢中洋縣文物博物館的商代青銅器為出土後首次集中亮相。這批青銅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體現了漢中地區與成都平原、關中平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



古蜀秘寶


串聯文化


銅人頭像,商


1986年三星堆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遺址撥開了歷史的迷霧,將古蜀文明展現在世人面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批禮器,神奇、威嚴,描繪了古蜀王國大型祭祀活動的場景,顯示當時濃重的神權政治色彩。本次展出的銅人頭像就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這類頭像通常用於祭祀,希望起到溝通神靈的作用。




蜀地與外界的交流,在中原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辭中就有所體現,卜辭中多次出現與「蜀」相關的內容。特別是溝通秦嶺南北的樞紐漢中平原出土的商代青銅器就結合了蜀地與中原的特徵,暗示著兩地的交流。



古蜀秘寶


彭州文物

虎紋銅戈,戰國時期


彭州致和鎮紅瓦村出土


彭州博物館藏




這件彭州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虎紋銅戈,雖歷經兩千多年風雨剝蝕,但仍光亮如新。從中反映出了當時蜀地青銅製造工藝的高超技藝。這批戰國兵器中,有一些是以神秘的「巴蜀符號」紋飾出現的。有人推測是秦滅蜀時,有一支蜀國軍隊顧全當時的大局,不願交戰血刃塗炭百姓,以和善之舉,故意把武器埋藏起來而解甲離散歸鄉。




在古代軍隊中,戈是裝備到每一個士兵的必備兵器,從夏朝開始,一直到周朝,貫穿了整個青銅時代。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青銅戈最終被由戈演化而來的鐵「戟」所取代。


彭州出土的青銅器


青銅器具



人面牛紋銅罍


(彭州竹瓦街出土,四川省博物院鎮館之寶)


四川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彭州出土的人面牛紋銅罍,此罍通高79厘米,蓋頂有一蟠龍,蓋鈕四周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其它部位飾物均是由牛的部位構成。



象首耳夔龍紋銅罍


罍在古代一般作盛水、盛酒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酒罈、水缸。一對比才發現,原來古人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驚喜,即使一個酒罈或者水缸也做得那麼精緻!


蟠龍蓋紋銅罍


匠人們在器物中融進了自己對於美的理解、對於物的崇拜,將其進行提煉和美化,或去繁就簡、或加以想像,從原材料的採集與冶煉,到後期設計形狀紋飾,制模,制范、裝配、澆籌、去范、打磨,全過程注滿他們的心血。於是,我們看到的再也不是一件件冷冰冰的器物,而是一件件用熱血和技藝繪製的文明藍圖。


青銅兵器


彭州市致和鎮戰國窖藏曾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兵器,以其歷經2000多年仍光亮如新、兵鋒凌厲,十分引人注目。不論是銅戈、銅矛、銅斤,都有在棱上浮雕紋飾,或咆哮的猛虎、或奔跑的人、或縱目。想必當時的工匠在製作這批兵器時,刻意紋以世間猛獸,希望戰士們看到武器就能像猛虎一樣奮勇殺敵,而敵人看到便潰不成軍。



銅戈



銅矛



銅斤

青銅禮器


1996年3月,彭州發現了一批宋代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由於施工的破壞,大部分器物不能明確在窖內的放置位置。從殘存器物的放置來看,形體較小的器物是置於形體較大器物內重疊放置的。據文物專家鑒定,彭州發現的這批窖藏青銅器,大部分為宋代仿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這對今後了解宋代重建禮制的好古之風以及當時的工藝水平具有重要價值。



圈足銅壺



三足銅壺



銅琮



銅甗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成都博物館一睹青銅器的風采哦!


文:品鑒彭州 網路


圖:彭州市博物館提供 網路


編輯:孫小潔 責編:鄧茹月


文章由品鑒彭州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並標明來源出處!


主編:王玉岩


編輯: 孫小潔 劉代萱鄧茹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鑒彭州 的精彩文章:

花溪別苑,會「呼吸」的房子,給自己在森林裡安一個家……

TAG:品鑒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