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太監所寫的宮廷內幕,刪節版引起了乾隆皇帝高度重視

明末太監所寫的宮廷內幕,刪節版引起了乾隆皇帝高度重視

《延禧攻略》里,住在圓明園的太后借令妃之手給乾隆皇帝寫信,說得到一本《酌中志 飲食好尚紀略》。

乾隆便問太監李玉,是誰把《酌中志》獻給太后的?

李玉沒有正面回答,只說這是明末內監所著,涉遼一事有所刪減,太后得到的,應該是修訂後的《酌中志》,想來並無大礙。

從此處可知,李玉是讀過該書的,而當時的乾隆皇帝,並沒有讀過。

(乾隆劇照)

那麼,《酌中志》是本什麼書呢?

不得不說,這是明朝又一本奇書。

作者劉若愚,十幾歲入宮,經歷了明末宮廷幾大疑案。在魏忠賢當權時代,他雖然不願依附,但身為太監的一員,受命管理文書,在崇禎皇帝登基之後,被當成閹黨關了起來。這一關就是十二年。

他覺得自己是冤枉的,於是效仿司馬遷,在獄中發憤著書,把他所看到的各種宮廷之事,詳詳細細地寫了出來。既有對自己的辯白,也有對魏閹的痛斥,還有宮裡各種風俗。很多內容,都是文人墨客們所難以得到的內幕。給後人留下了不同於正史所載的很多事實。

最終,他感動了皇帝。崇禎十四年,劉若愚出獄。

很快,明朝滅亡,他的書也流了出來。一些人驚為奇書,將進行節選、刪改、出版。因為對於新朝而言,書中二十一章「遼左棄地」以及奴酋和虜等字眼,都是大逆不道的。

這也就是李玉所言的涉遼一事有所刪減,太后得到的是修訂本。

(李玉劇照)

修訂本中,「飲食好尚紀略」一節也是存在的,畢竟只是吃喝玩樂。令妃信中提到七月要吃鰣魚,太后令內務府進貢,又開了桂花宴,看宮女們放河燈——

那麼,在《酌中志》里,對於此事又是怎麼寫的呢——

七月初七日「七夕節」,宮眷穿鵲橋補子。宮中設乞巧山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針。十五日「中元」,甜食房進供佛波羅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燈,京都寺院咸做盂蘭盆追薦道場,亦放河燈於臨河去處也。是月也,吃鰣魚為盛會賞桂花。

前文我有寫到,「當時的乾隆,並沒有讀過」這本書,那麼,後來他是否讀過呢?

不但讀過,還深有研究,並且御筆硃批,讓大臣們予以重視。

(放河燈劇照)

《四庫全書總目》里提到了《明宮史》——實際就是截取《酌中志》第十六至第二十卷而成——寫到,「其書敘述當時宮殿、樓台、服食、宴樂及宮闈諸雜事,大抵冗碎猥鄙,不足據為典要……蓋歷代奄寺之權,惟明為最重;歷代奄寺之禍,亦惟明為最深。二百餘年之中,盜持魁柄,濁亂朝綱,卒至於宗社邱墟,生靈塗炭,實為漢、唐、宋、元所未有……皇上於內殿叢編,檢逢是帙,辟其謬而仍存之……乃猶防微杜漸,慮遠深思,特命繕錄斯編,登諸冊府。著前代亂亡之所自,以昭示無窮。」

意思是,這書本來寫的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沒有多少價值。但裡面提到明朝太監之禍,皇上看了這書之後,親自下令將之編入《四庫全書》,以警示後人……

可見,乾隆皇帝也是很重視劉若愚的記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琉球群島最奇特的紀念碑,碑文用中德兩國文字書寫
二戰前最大火災遇難者只有三人,大阪人是如何練就逃命本事的?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