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集少兒美育 「2018美育北京」成功舉辦

聚集少兒美育 「2018美育北京」成功舉辦

「2018美育北京:全國少兒美育教學研究論壇暨教學實踐研究展」開幕現場

8月18日、19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泰特美育共同主辦的「2018美育北京:全國少兒美育教學研究論壇暨教學實踐研究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24個少兒美育參展機構、數千個關心孩子美育的家庭、超過百名的行業內外專家人士參加了參加此次研究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李睦、美育北京主辦方之一泰特美育創始人池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登科分別上台致辭。

展覽現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李睦致辭

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學院教授 Jean-Gabriel Coignet致辭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王東致辭

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武志致辭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鍾周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助理教授封帆致辭

泰特美育創始人池剛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鄭勤硯致辭

美育成果初見規模

二十多個主題不同、形式各異展覽機構的教學實踐研究展,趣味盎然、生動活潑,在展覽區吸引觀眾紛紛駐足觀看參與。BOE畫屏、斯瑪特教育集團、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將台路校區、等藝術機構和組織作為示範性案例,系統性、多角度、全面的呈現了當下少兒美育的最新成果。展覽現場,油畫、版畫、水彩畫、國畫、日記畫、攝影作品以及各種富於想像力的綜合材料裝置作品,成為孩子們一場眼界大開的藝術課堂。

「王小芒星星的孩子少兒公益主題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李睦策展,天真者的繪畫工作室提供的作品從靜謐的落日、燦爛的向日葵到可愛的松鼠讓我們看到藝術這把鑰匙打開了自閉症兒童真實豐富的內心世界。

BOE畫屏作為你身邊的藝術館,帶你飽覽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世界名畫,還有會眨眼睛的蒙娜麗莎。斯瑪特教育用一個小女孩10年的作品呈現她的藝術成長軌跡,驚嘆於藝術帶給她的改變。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成志少年作品被英國白金漢宮收藏,製作的絲巾還送給女王做禮物。I+D綜合美育成長中心的「垃圾圍城」大型裝置作品格外顯眼,還有利用廢棄電子零件拼裝的烏龜、恐龍等等。

嘉賓從左到右:封帆、鄭勤硯、呂鵬、鍾周

嘉賓從左到右武志、 Jean-Gabriel Coignet、李睦、王東

小朋友在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

美育研究思辨前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李睦先生率先展開主題演講,圍繞孩子的美學教育,以「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和美育相關」為主題的演講,重點論述了感性教育、審美教育相對於理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需要喚醒被理性教育遺忘的珍貴感受力,用內心的柔軟化解堅硬。並且強調在藝術探索實踐當中,不應拘泥於有無實際意義,不應局限於是否符合現行標準,而是大膽去發現未知領域的美好,追逐用直覺和本能感受到的世界。結尾通過6個連續的問題啟發我們在美學教育研究中關於孩子的天真、添惑、興趣、不完美、單純等這些特質的尊重和思考。

法國里昂國立學校美術學院教授Jean-Gabriel Coignet把藝術作為共同的國度,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武志從孩子的外在表達到內在教育,分享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王東講述與「美」的不期而遇,主論壇第一場結束,幾位嘉賓在圓桌會議中探討美育的共同理想。

主論壇第二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鍾周發表主題演講,從教育學原理的通用「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看創造力的培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助理教授封帆講述「面向未來的素養:OECD「2030學習框架」與美育」、北京教育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呂鵬為大家講解基於核心素養的美術課程如何構成,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鄭勤硯從教育科技、人工智慧等視角思考「美術教育的機遇和挑戰」,積極的現場提問將第二場圓桌會議再次推向高潮。

展覽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美育實踐,任重道遠

論壇為期兩天,8月19日上午下午也分別進行了「美育與生活的8個方案」、「美育教研的文化視野」兩場分論壇,演講嘉賓以教學實踐為案例,分享教學理念,探討美育問題。

彩色圓點藝術空間運營總監徐瑤講述「一堂美術課,一次美的歷程」,京東方科技集團智能終端SBU總經理張勇分享如何通過智能科技為孩子們的藝術夢想插上翅膀,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美術教師聶焱強調關注兒童是美育的核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自閉症兒童救助基金主任、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常務理事周靜從專業角度講解自閉症藝術療育如何進行,且上半場圓桌會議就」星星的孩子:自閉症的美育方案」這一話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討論。

蘇優美學創始人吳旖旎認為美育兒童,從色彩開始;繪雅運營總監李楠根據藝術探索,總結出孩子應該學會從繪畫美學到生活美學;柚子美育創始人、金寶幼兒園藝術總監杜玉華分享如何將在生活中的方案體現教學中的原則;小雨美術課張新雨為我們講述孩子眼中看到的面龐。

在「美育教研的文化視野」論壇專場,童聯社創始人頌今帶領大家一起思考兒童美育教學中的問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奧森·將台路校區教師、美術教研組組長丁瑗分享自己對於藝術教育的所思所感;成都清美·美育藝術培訓學校學術顧問李發友從博物館課程角度探析兒童美術教育;新氧生活創始人蒲鴻教孩子如何智慧看展,進入會講故事的博物館;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非常看好美育北京與藝術北京的聯動,展望兩者未來的交融與互補;最後一場圓桌會議嘉賓們就「學會發現:未來博物館攻略」進行了細緻的交流分享。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I+D綜合美育成長中心勞譯萱一開場就提出城市的垃圾問題,並從社會議題角度、從垃圾的藝術研究來看美育;藝術白鴿兒童美術教育創始人鴿強調傳統藝術經典對兒童美育啟蒙的影響;一朵植物美學創始人陳茹萍希望用更多元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開展美育,注重兒童和自然森林的情感連接;我就這樣畫創始人馬琰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總說不會畫?!」的秘密。

此次活動在中國兒童中心高級教師龍念南關於少兒美術館教育嘗試的演講中閉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李睦先生為此次參展機構逐一頒發了「2018美育北京科研課題合作機構」證書。

作為首個聚焦全國少兒美育教學研究及實踐的聚合平台,此次「2018美育北京」,通過論壇、展覽、體驗活動三個版塊,呈現了中國美育狀況的優秀成果,彙集了少兒美育行業優秀代表人士最新的思想、理念、方法。兩天的展覽和互動也為近千名孩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美學體驗和藝術啟蒙。

正如池剛先生所述,「美育北京是我們認真在做的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可能它現在看上去還比較幼小,但我想在這個過程之中,只要我們懷抱初心堅持做下去,並能夠繼續得到大家的持續關注和支持,那麼它就有可能成為一項偉大的事業。」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小朋友在現場作畫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小朋友在現場作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歡迎點擊藝術中國小程序,瀏覽更多新聞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中國ArtChina 的精彩文章:

淺析新加坡現當代現實主義

TAG:藝術中國Art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