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義大利大橋垮塌誰之過

義大利大橋垮塌誰之過

本月14日,義大利熱那亞莫蘭迪公路橋突然垮塌,導致43人死亡,大橋周圍600多名居民被迫撤離,熱那亞和義大利西北部地區及其通往法國的交通網路受到嚴重影響。義大利已經成立兩個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

一些專家認為,作為連通熱那亞東部和西部幹道的莫蘭迪公路橋可能從一開始就存在缺陷。從大環境上看,熱那亞大學地貌學教授弗朗切斯科·法奇尼告訴新華社記者,熱那亞和該地區其他城市一樣,擠在山海之間,陸地部分狹窄,並遭受洪水、滑坡和海風侵害。「城市化的模式讓基礎設施受到巨大壓力,而這在熱那亞表現得更為極端」。

法奇尼說,熱那亞是一個重要的集裝箱港口,也是重要的工業基地,芬坎蒂耶里造船公司和伊爾瓦鋼鐵廠位於該城。熱那亞和歐洲許多其他地方一樣,二戰後經濟快速發展,這就意味著需要在短時間內修建大量的住房和基礎設施來適應經濟擴張,「該地區的發展無法以一種理性、和諧的方式進行,而這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又非常差」。

法奇尼解釋說:「因為平地很少,所以他們就得讓房子挨著房子,而莫蘭迪公路橋就得建在房子上面。」他說,熱那亞有好幾座這樣建在居民區之上的公路橋。

關於莫蘭迪公路橋垮塌的原因,法奇尼認為,垮塌是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悲劇的種子從這座橋建造的時候就已種下。

莫蘭迪公路橋建於20世紀60年代,橋長1182米、寬18米,最高處離地面90米。這座橋是多跨斜拉橋,由支架和斜拉索共同承重,斜拉索由鋼索外部包裹預應力混凝土製成。

法奇尼說:「有可能斜拉索老化速度的計算方式有誤。聽說這座橋的建築材料老化非常快,而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至少不應發生這麼快。」他說,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污染、近海環境對混凝土和金屬的侵蝕、使用的材料不達標,或是三種因素都發揮了作用。

另外一些專家也傾向於認為這座橋可能從一開始就存在缺陷。義大利國家科研委員會建築技術研究所所長安東尼奧·奧基烏齊在一份聲明中說:「混凝土內斜拉索的耐久性相對較差,而這種橋的質量基本上取決於斜拉索的表現和質量。」

義大利城市學家亞歷山德羅·比安基曾經是莫蘭迪公路橋設計者里卡爾多·莫蘭迪的學生。比安基向當地媒體表示:「這座橋實際使用條件和設計初衷有很大不同:車流量從當初的每年數百萬輛增加到了每年2000多萬輛,有可能多年來不斷增加的壓力使其突然垮塌。」

經營莫蘭迪公路橋的義大利高速公路公司在2009年的報告中也指出,過去30年里,這座橋的車流量增加了3倍,而未來30年車流量還會增加30%。該公司曾申請在該橋附近建設一條支路以緩解該橋的壓力,但建議未被採納。

義大利近年來發生多起塌橋事故。正因為如此,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18日在參加完部分遇難者的葬禮後,要求確保熱那亞和整個國家的道路及交通安全。

也有專家認為,鋼筋混凝土這種材料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把鋼筋封閉在混凝土裡面,而混凝土因為天氣、車輛震動、地基移動和其他原因會產生小裂縫,水汽會沿著裂口進入內部腐蝕金屬,減弱其結構強度。在這方面,橋樑尤其脆弱,因為它承受巨大的壓力、跨度大、底部缺乏支撐。由於鋼筋混凝土在包括橋樑在內的世界各地建築中廣泛應用,所以莫蘭迪公路橋垮塌為世界各地的混凝土建築敲響了警鐘。

莫蘭迪公路橋需要不斷維護,在熱那亞大學任教的工程師安東尼奧·布倫奇克早在2016年就建議將這座橋拆掉,因為它「一無是處」,很快其維護開銷就會超過建設一座新橋的費用。布倫奇克也是義大利交通部調查此次塌橋事故的5名委員之一。

當新華社記者問及莫蘭迪公路橋垮塌的原因時,布倫奇克說,由於委員會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他不能向媒體發表評論。但此前他曾向當地媒體表示,關於一根斜拉索斷裂導致大橋垮塌的假設,「從技術上來說是合理的」。 據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合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
數字經濟將帶來哪些改變?醫師資格考試 機器人成績超過9成學生

TAG:綜合快訊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