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基因檢測都查什麼?一文搞懂。

來源丨醫科院腫瘤醫院李峻岭醫生

目前,在很多的疾病治療領域中,都在提倡精準治療的理念,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更不例外。自然,作為腫瘤精準治療的基礎,基因檢測現今也是關注度極高的話題。

在臨床中就有很多病人都在問我:基因檢測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怎麼做?類似的問題不勝枚舉……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病人有必要做基因檢測?都有一些什麼途徑來檢查呢?我們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關於基因檢測的知識。

什麼是基因檢測?

首先,我們得要了解什麼是基因?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達。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基因與腫瘤到底有什麼關係?通常,在腫瘤的基因譜上,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分。原癌基因是那些在人生長發育、細胞分裂中發揮重要功能的基因。如果原癌基因發生突變,則會導致活性增強,細胞分裂失控,導致腫瘤的產生。目前了解比較深入的原癌基因,比如EGFR和KRAS等。

曾有人形象地將它們比作開車時汽車的油門。抑癌基因是那些抑制細胞增殖的基因,這些基因的存在抑制了細胞的過度增殖,起到限制原癌基因活性的作用。這些基因發生了失活突變,相當於沒有了功能,也會導致腫瘤的發生。同樣是以開車打比方,其好比是汽車的剎車。

各種不同類型的腫瘤的發生,往往涉及到幾個、甚至十幾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機理是非常複雜的,到目前為止,除少數幾種基因我們了解比較透徹之外,絕大部分的基因功能我們仍知之甚少。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正慢慢地揭開某些致癌基因神秘的面紗。我們可以使用新一代的測序技術,更好地、全面、系統地檢測更多的基因突變,並根據這些的因突變致病機制來尋找合適的針對性的靶向藥物。對於適用的人群而言,使用靶向藥物比化療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可能獲得更理想的療效。

在腫瘤患者中,若基因檢測結果中有相應敏感的基因突變,不同基因突變,適合用不同靶向藥物。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對應一把鎖(基因突變),要首先知道是什麼鎖,才能選擇合適的鑰匙。而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突變類型,選用相應的靶向葯,制定出個體化、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基因檢測的方式和途徑?

基因檢測是通過被檢測者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等,利用生物基因技術,通過特定設備及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方法、擴增受檢者基因信息後,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類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

腫瘤患者的基因檢測的樣本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活檢後取得的病變組織樣本,也可以是血液、其他體液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積液、甚至是腦脊液等。常用方法包括組織/細胞活檢及液體活檢兩種。

基因檢測方法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基因檢測都查什麼?

一般來說,亞洲人群EGFR和ALK突變比例達到50%以上,這兩個基因突變佔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的一半以上。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突變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突變,通常最需要檢測的兩個基因就是EGFR和ALK,而且這兩類敏感突變患者,可從靶向治療中顯著獲益,而且臨床上也有效果很好的靶向藥物可用。但其他的一些少見基因突變,比如ROS-1,C-MET, VEGF等,在臨床中也有很好的治療指導價值。

如果單從理論上講,基因檢測越全面,檢查的基因譜越多,能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多的診斷和治療的信息就越多。但目前來講,基因檢測價格比較昂貴,且大部分需要患者自費負擔,所以,基因檢測要從實用性、經濟性等多方面全面考慮,慎重選擇。

哪些患者有必要進行基因檢測?

一般來說小細胞肺癌的突變類型很不同,目前極少適用靶向藥物,所以基因檢測的意義不大。而非小細胞肺癌(腺癌、鱗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的I期、II期、III期一般建議進行常見基因檢測,例如EGFR及ALK 等,以備將來萬一腫瘤複發時指導治療。當然,對於中晚期且有明顯分子靶點的患者,可以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經濟情況等選擇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那麼在肺癌患者中哪些類型可以做基因檢測呢?又有哪些更適合做基因檢測呢?

1. 在目前的各個指南中,ASCO則推薦所有患者均可以進行檢測,其中肺腺癌與大細胞肺癌做基因檢測沒有爭議。

2. 通常鱗癌患者雖然驅動基因突變的概率較低,但也建議進行檢測。ESMO則推薦肺鱗癌患者檢測,NCCN也認為肺鱗癌可以考慮做,尤其是不吸煙的肺鱗癌患者或者混合類型的肺鱗癌患者。

必讀丨基因檢測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基因檢測的機構和流程

可以做基因檢測的機構有很多,但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有相關資質認證的機構和醫院,建議選擇排名靠前的公司檢查,而且選擇前要與醫生溝通,選擇檢查什麼合適的項目。至於是選擇組織、還是細胞活檢、液體活檢,就要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經濟情況決定了。

一般基因檢測結果回報的時間均在7-10個工作日之間,根據檢查機構的不同回報會有差別。檢查結果會提示基因突變的點位、具體的意義以及靶向藥物的選擇,具體藥物選擇就由臨床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及患者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基因檢測一次就夠了嗎?

腫瘤存在異質性,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腫瘤極可能出現耐葯或者複發。這時的腫瘤很可能已經和最初的腫瘤不一樣,還有可能出現了新的突變,而之前的治療方案可能不再適用。因此,獲取新的腫瘤組織/血液標本,來了解「新腫瘤」特性,對新的用藥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多次活檢、反覆的基因檢測就有相當的合理性。比如:EGFR突變患者使用第一代靶向藥物通常1年左右會發生耐葯,其中有50%-60%是由於EGFR基因出現了新的T790M突變引起的,這些患者適合用第三代的靶向藥物,而如果沒有這種突變,則選擇別的治療方式會更理想。

參考文獻:

1.Adjuvant Erlotinib Versus Versus in Patients With

StageIB-IIIANon-Small-CellLungCancer(RADIANT):ARandomized,Double-Blind,PhaseIIITrial.JClin Oncol.

2.Gefitinib Versus Placebo in Completely Resected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of the NCIC CTG BR19 Study.J Clin Oncol.

3.PlattA,MortenJ,JiQ,ElcinP,et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RET translocation,gene copy number gain and expression in NSCLC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ndeatanib in four randominzed Phase III studies[J].BMC Canc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新資訊集結丨誰的小眼睛還沒看向醫生站?
最炫醫生狂草,看得出來算我輸!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