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外國太監,他們都有什麼作用?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外國太監,他們都有什麼作用?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外國太監,他們都有什麼作用?


說起來太監,大家從影視作品中有很多了解,中國曆朝歷代都有,本來沒有什麼稀奇的。當然太監並非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在舊制度下國外也有。根據史料記載,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國家也都曾出現過閹人;一些受中國影響的亞洲國家,比如朝鮮、印度,也都有太監出現過。


但是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外籍太監?原來古代中國有很多藩屬國,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國處於政治需要會向藩邦提出一些要求,其中也包括索要閹人。這些進入中國皇宮的外籍太監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入宮了。因此,他們無論從語言還是生活習慣上都能很快地融入到中國人中,以至於一些歷史書籍在記錄他們的時候,甚至忽視了他們的外籍身份。



元朝時有個高麗籍太監名叫朴不花,他7歲時被凈身送進了元朝的皇城內,從事皇宮內的雜務工作。中國古代和朝鮮的來往一直非常密切,從東晉開始,朝鮮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國王都要受中國的冊封,因此,像朴不花這樣的人,在本國接受閹割以後,被送到了中國。


其實,外籍太監還發揮著一個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即促進當時中國與番邦的溝通交流。朝鮮籍太監海壽是明洪武年間李朝太祖李成桂遣送入明朝服務的一員閹人,海壽曾七次被遣回本國為使者,為明成祖向朝鮮國王索取各種物資。而其影響尤為深遠的,是替中國的皇帝向朝鮮索要朝鮮處女,並在其中為明成祖選擇妃子。明代北京城內的重要古剎寺院,雖系奉敕修建,實際上主要是太監來完成,外籍太監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時期,來中國的朝鮮使節非常之多;清朝時候,每年平均有3個朝鮮使團來中國朝貢,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這些使節由朝鮮的大臣組成。因此,如果當時中國皇帝向朝鮮提出什麼要求,也不需要朝鮮太監做過多的工作。而且根據當時規定,作為太監不能出宮,也不應該參與和政治相關的事情。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外籍太監中,都是亞洲人,是沒有其他大洲的,那時交流有限,到明朝才和歐洲有交往。大家不要想像著有位藍眼睛白皮膚的太監站在你的面前,即使有,也會覺著搞笑和彆扭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家有女 的精彩文章:

粟裕:第五次反「圍剿」不僅僅是李德的原因
多爾袞的一生有哪五大失敗?

TAG:趙家有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