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馮秉銓:願得英才三千數,高峰深處共研尋

馮秉銓:願得英才三千數,高峰深處共研尋

對於一個學者來說,最高的成就是什麼?著作等身、開宗立派,或許都是上乘之選,但馮秉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著書立說固然可喜,但「願得英才三千數,高峰深處共研尋」更加可貴。馮秉銓是我國著名電子學家、教育家,同時還是新中國無線電電子學科的奠基者之一。

馮秉銓自小熟讀四書五經,16歲那年,馮秉銓連跳兩級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為物理系第二級16名學生之一。 1935年,馮秉銓在燕京大學完成碩士學業,25歲的他成為當時嶺南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此後,馮秉銓不斷深造,赴美留學,攻讀博士學位。經過兩年多的拼搏,馮秉銓終於「啃」下了博士學位,並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班的無線電實驗課講師。在很多同學看來,當時的馮秉銓無疑是哈佛一顆學術新星,前途一片光明,而馮秉銓卻拒絕了國外優越的環境,毅然選擇回國。

1958年,馮秉銓主持研究全國領先的模擬電子計算機。接著他又主持研製俄漢電子翻譯機,經大量篩選後用了3000個電子管和1000多個晶體管以及14萬粒磁芯,該機於1960年國慶節試機成功。

1958年,馮秉銓還承擔了在華南工學院重建無線電工程系的繁重任務。其時該系只有一個電工學教研組,而當年除了招收了四個專業的新生之外,又調來了100多名用來充實教師隊伍的尚未畢業的本科生。馮秉銓不避艱辛,殫精竭慮,率先在主持科研項目的同時,一面授課,一面培養青年教師。5年間,他先後講授了「電工基礎」、「無線電基礎」、「脈衝技術」、「電磁場理論」、「無線電發送設備」、「天線」、「電子計算機初步」、「振蕩理論」、「聲學基礎」等課程,編寫了《高頻傳輸線及其應用》一書,用作講義。從而為重建無線電工程系做出了顯著貢獻。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馮秉銓是大會主席團成員,他被授予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參與制定了《1978-1985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

1980年3月6日,馮秉銓逝世。為繁榮中國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的馮秉銓,將永芳在我國科學發展的歷史中。

作者: 鍾艷平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6月別被熱昏頭 這些謠言不能信
「葉酸」「維生素」,孕媽該怎麼補?這裡有說法!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