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政府對華戰略」落肩國防部,特朗普深謀一場「新冷戰」

「全政府對華戰略」落肩國防部,特朗普深謀一場「新冷戰」

摘要:今日的特朗普,正在效仿40年前的里根總統,努力地推進著他的驚天計劃。對於美國人來說,里根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開啟了「冷戰」並以「星球大戰計劃」拖垮了蘇聯。今日特朗普深謀的「新冷戰」,能否助他向自己的「偉大」邁進,也許只有時代和中國能夠給予解答。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當今世界,

無人質疑中美兩個大國的地位。

彼此制定戰略,應小心翼翼、倍加重視。

時下美國,就在制定一個全面對華戰略。

按常理,這個重任會交給誰來制定?

美國國務院!

主管外交和兼管內政事務並掌管美國國印的首席部門,掌門人即國務卿的地位僅次於正、副總統,可以說位高權重。

但是,特朗普沒有選擇這個部門!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

負責向總統提供政治、外交和軍事方面的總體政策,如果沒有直觀印象,提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就知道這個部門有多厲害。

一個是制定「聯中制蘇」戰略的基辛格,另一個是謀劃「奶頭戰略」的布熱津斯基,二人都在這個機構掌門人的位置上制定出了大戰略。

現任掌門人博爾頓,說過這樣一句經典:

美國同世界的關係,就是鎚子與釘子的關係,美國愛敲打誰,就敲打誰。

但是,物朗普也沒有選擇這個機構。

這個天將大任,於斯誰也?

特朗普的選擇,竟然是——美國國防部!

《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國防部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

美國國防部,軍隊的最高領導機關。

如果制定個軍事戰略,並不意外。

但是,「全政府」領域,以軍事統領,這是明顯對華戰略的「先軍」基調

現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對華是一個怎樣的態度?

「中國正在持續發展的軍事現代化項目的近期目標是尋求獲得印-太地區的霸權,並在未來取代美國,取得全球的主導地位。」

馬蒂斯在《國防戰略報告》中這樣說。

這樣一位引導美國重回「大國競爭」,

遏制中國崛起的國防部長,

負責起草「全政府對華戰略」,這是否是「新冷戰」的前兆?

40年前,美國國防部制定的《戰略防禦倡議》演變成了「星球大戰計劃」,

正式開啟了美蘇「冷戰」時代。

這是歷史的巧合,

還是特朗普的精心設計?

特朗普上任以來,

外界曾一直擔心他的執政班底「軍隊化」,

似乎會演變成「軍人干政」,

尤其是特朗普擔任總統的首訪,

改寫美國傳統慣例,而選擇前往沙特,

讓全世界有些意外,但是卻簽下了1000億美元的軍火大單。

如今看來,把「軍人干政」說成「軍工利益主政」,更為準確一些。

美國現任國務卿蓬佩奧(退役軍官),白宮幕僚長凱利(海軍陸戰隊上將),國家情報總監科茨(出身陸軍)......

以政治獻金資助競選,

以操縱媒體傳導民意作為掩護,

安插政府有軍隊背景的鷹派作為代理,

軍工集團,幕後操盤特朗普政府的決策。

把美國傳統精英政治逐漸擠出政權,

僅剩國會的那點席位了。

目前,美國經濟產業結構也已經畸形發展到軍工獨大的歧途上來。

軍工複合體的美國政治,背後必定是:

先製造出一個敵人,然後是蠱惑、教唆,最後造成動蕩、戰亂。

當年打垮蘇聯的,正是美國軍工派。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全政府對華戰略」會交給國防部的用意了。

特朗普想通過《2019國防授權法案》,下一招歷史大棋!

先來看看《法案》涉華都有哪些舉措?

他觸碰了中國兩個底線:

一是「支持強化台灣『國防軍事實力』,擴大美台軍演軍售,促進美台官員互訪。」

二是「密切關注中國在南海的『強硬行為』。」

2019年,美國要用10年來最大規模的擴軍計劃,為自身戰略打基礎。

擴軍1.56萬人,造13條戰艦,

增購一艘新航母,福特級航母的全壽命周期費用可達2500億美元,

按照2017年GDP數據,相當於一個越南的全年國家GDP,

另外在中期選舉這個節骨眼兒上,給軍人加薪,拉攏軍隊票倉。

商人的投資,

哪一個不想獲得最大的回報。

這個回報是用軍事做為後盾,

在美國用其他方法都無法取勝時,

打一場終極戰爭

當年,中國搞航母、新型號戰略核潛艇、洲際導彈,升級核武質量。

一些保守派、溫和派和唯經濟論者還反對,說什麼勞民傷財,將這些錢搞經濟建設有多好。

今天,聽完特朗普說的這些話,

是不是該閉嘴了!

美國對華戰略,正式開始轉向了。

這個《法案》,用國外媒體的話說,「是近幾十年來,最為激進的國防法案。」

然而回顧40年來的歷史,

卻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

里根時期(1981-1989):

因為冷戰,美國尋求與中國發展合作,

「一個強大安全與現代化的中國,符合我們的利益」。

老布希時期:

冷戰終結,美國對華不需要借重,

對華戰略進行了調整,雖然變成了「如蘇聯一樣,中國構成了複雜挑戰。」

但是協商與聯繫依然是美國政策的主流。

柯林頓時期:

中美「廣泛接觸」,彼此相互構建一個建設性美中戰略夥伴關係。

進入新世紀,小布希時期:

因為911反恐,提出的是「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

奧巴馬時期:

「歡迎中國與美國一道推進經濟復興,發揮負責任的領導作用。」

雖然也因為亞太再平衡產生矛盾,也有一些負面的東西,但基本都是可控的,

並沒有影響到中美關係的基本面。

但是,特朗普上台,

為何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前面說,特朗普的決策團隊就是一個「軍政府」,還有就是他的內閣成員,其實是華爾街的「富人俱樂部」。

「資本+軍政府」就是一個帝國主義戰爭機器,也必定是一個進攻型的對外戰略。

所以,必須要找一個敵對勢力,製造一個強者,才能獲得對抗利益。

去年底,特朗普政府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里就有這樣的表述:

「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修正主義勢力,意圖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的世界。」

似乎表現出:

美利堅,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19國防法案》製造緊張氣氛,擴軍備戰,提振士氣、鼓舞民心,

讓民眾團結在總統周圍,打擊挑戰者。

而當前世界,能成為特朗普口中危機感的對象,就只有中國了!

把中國樹為強敵,符合當前美國的軍工利益。

40年前的歷史與今天有許多相似之處。

里根與特朗普都是69歲競選總統,70歲如願就職並登頂。

對美國人來說,里根之所以偉大,

是因為開啟「冷戰」,推出「星球大戰計劃」,

雖冠名「戰略防禦計劃」,

卻運用太空武器競爭的槓桿,

里根執政八年不費一槍一彈,

打贏了冷戰,拖垮了蘇聯使其解體。

隨著歷史解密,

「星球大戰計劃」被證實似乎是一場騙局,

大多數人認為:美國只是為拖垮蘇聯而採取的宣傳手段。

但從軍事實踐來講,

彈道導彈防禦體系的建立,

確實改變著當時還有現在的美蘇、美俄的核戰略平衡。

盾實,必摧矛尖。蘇聯被軍備競賽埋藏。

但是誰也沒想到,

里根明著搞虛擬的「星球大戰計劃」,

暗地裡卻扶植了一個「矽谷」科技帝國,

為40年來的美國繁榮打下了基礎。

今天的特朗普,也想學當年的里根。

他在《2019國防草案》中,就明確要建立「太空軍計劃」,

去年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就述明要打造「太空商業」模式,與美國商業空間組織合作,提高空間架構的彈性,在太陽系中探索,並將新的知識和機會帶回地球,

形成新科技力量,繼續稱霸世界。

與「星球大戰計劃」和「矽谷科技」遙相呼應,

特朗普用「太空軍計劃」和「太空科技」,深謀的是一場「新冷戰」。

但是,

只可惜這次《2019國防法案》的審議,

「太空軍計劃」沒有得到參眾兩院的批准。

反對聲音來自空軍利益集團,不想從自身割肉去給「太空軍」,

反對派還有民主黨人士,他們認為中國從蘇聯身上得到了寶貴的教訓,不會掉進陷阱里。

這就是美國政治的利益掣肘,

往往造成了他們的短視,

而特朗普確實看得長遠,按照他的性格,他不會就此罷休。

特朗普想成為像里根那樣的打敗蘇聯的「大英雄」,開啟「新冷戰」進而打敗中國。

事務,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當前中貿易戰,也可以說是件好事,打出了一個平等。

雖然彼此都在用炮彈轟對方的軟肋,就看誰能挺住了。

邊打邊談,休兵再戰或許是新常態,

這是由美國軍工利益決定的。

但是,這次貿易戰,

中國必須要讓美國政客和民眾清楚一點:

中美關係不是美國自己主導的,

更不是任由某一總統擺布,而是由中美兩國的利益取向與戰略需要決定的。

特朗普自己想偉大,誰也攔不住!

「新冷戰」能否形成?

一方面要看美國政治能否形成一致意見。另一方面將取決於中國的開放程度。

天下沒有資本不喜歡市場的,

歐洲、日本,就連美國也不例外。

開放了,就對峙不起來了。

從二戰歷史實踐來看,

美國是借戰爭一路發達起來的,

不排除在危急時刻動用武力解決矛盾。

誰敢肯定,特朗普總統不會小試一下!

今日《2019國防法案》說明:

美國人在準備著......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

曾說過一句比較冷靜而清醒的話:

「中國不是敵人,我們的挑戰是保持這種狀態。」

就如同「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個道理,

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時下中國。

中國崛起之路,註定不平坦。

也許某一天,

特朗普會騎著高頭戰馬,

身披他的「新冷戰」戰衣前來,

中國沒有別的選擇。

拋棄幻想,準備鬥爭。

——毛澤東

(資訊來源國內外主要媒體;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本社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時代言思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新時代言思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