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的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享有「書聖」美譽

他的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享有「書聖」美譽

王羲之(公元321年——公元379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王曠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小時候跟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寫字,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他筆力遒健,出神入化,有力透紙背之功。相傳,有一次他去看朋友,不巧主人不在家,他就在茶几上寫了幾個字。後來主人回來後,竟然水洗不凈。他在木板上寫的字,木工拿去雕刻,發現木板三分深的地方仍有墨汁,因此人們稱他的功夫能「入木三分」。據說,在他久居的紹興蘭亭邊有一個池子,由於他終年勤奮不轅地練字,使滿滿一池清水變成了墨池。

當時,人們十分喜愛他的字,把他的字當做珍寶。相傳,山陰有個道士,想要王羲之寫一本《道德經》,但王羲之不肯輕易為人寫經。這位道士聽說王羲之愛鵝,就特地養了一群鵝。王羲之知道後,真的跑去看了。他很愛這群鵝,要道士賣給他。道士說:「只要幫我寫一部《道德經》,就把鵝全部送給你。」王羲之馬上給道士抄寫好,高高興興地把這群鵝帶回去了。這就是後人稱頌的「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王羲之為人坦率,不拘禮節。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一人,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門生回去後,對郗鑒說:「王家諸少年都好,但聽說相親,都很矜持。只有一人在東床坦腹而食,好像沒有這回事。」郗鑒說:「這正是我要的佳婿!」後來一問,原來這少年就是王羲之,郗鑒便把女兒嫁給了他。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快婿」和「坦腹東床」兩個典故。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王羲之在書法方面,備精諸體,尤其擅長正書和行書。他的書跡刻本很多,散見於宋以來所刻叢帖中。行書保存在唐懷仁集書《聖教序》內最多。草書有《十七帖》等。真跡沒有留存下來,唯有唐人雙鉤廓填的行書《奉橘》、《喪亂》、《姨母》、《孔侍中》及草書《初月》等帖。他的書法為歷代學書者所崇尚,影響非常大。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中的路人甲 的精彩文章:

他一手創造了世界排名前五的軍統情報局被稱為是中國的希姆萊

TAG:歷史中的路人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