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真不如後金嗎?為何明朝多次戰勝蒙古,卻怎麼都贏不了後金?

蒙古真不如後金嗎?為何明朝多次戰勝蒙古,卻怎麼都贏不了後金?

原標題:蒙古真不如後金嗎?為何明朝多次戰勝蒙古,卻怎麼都贏不了後金?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細細地分析。首先明朝也不是次次都能戰勝蒙古,在對後金作戰也不是次次都輸。但是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1、火器等對騎兵武器的發展;2、蒙元的內部腐敗。明朝時期的蒙古已經不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已經四分五裂,明朝所打敗的是蒙元或者說相當於當初蒙古的幾個部落而已。


而又為什麼打不過後金?這是因為明朝後期腐敗已深,內憂外患,無暇顧及東北局面,最重要一點,明朝(南明不算)不是被清(後金)滅掉的,而是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大順滅掉的。如果大順能夠像初明和初清時期一樣,吳三桂會投降大順,進而滅掉後金。所以說,歷史上是沒有小國能滅掉大國的。要不然是被自己滅掉,要不然是被更大的國家滅掉,要不然是一步一步被蠶食掉。



在大明一統天下的時候,明軍憑藉著極強的戰鬥意志把蒙古人趕出了中原,並且在太祖時期多次北伐北元,把蒙古打的四分五裂。除了因為建國初期腐敗問題小、軍政清明、軍隊士氣高以外,再就是明初有一支優秀的騎兵和一群牛逼的將軍。像常遇春、徐達、藍玉之流皆是臨兵斗陣的將才。成祖皇帝的五次北伐,也是借著國力強盛,蒙古衰落這個時段進行的。但是經歷了十年的和平期之後,蒙古的瓦剌部落漸漸又崛起了,而長期沒有大規模作戰的明軍變成了擺設兵,這就有了土木堡之變中50萬明軍被蒙古20萬人吃了個精光。


此後明朝和蒙古之間戰事不斷,到了武宗的時候,皇帝還親自出兵迎敵。嘉靖時期,軍備廢弛,蒙古的鞍韃部落又一次翻過長城,直驅北京,發動了庚戌之亂。後來戚繼光任薊北總兵後,蒙古人16年不敢兵犯薊北,而在遼東,又有李成梁這樣的大頭。這段時期可以說是蒙古的噩夢期。不過蒙明互市之後,蒙古人來搞事情的頻率就小了,漸漸的也難有什麼龐大的部落了。(暫不考慮林丹汗)



而後金崛起的時候,萬曆三大征都過去十多年了,明軍軍備廢弛、腐敗,單兵素質不如後金,而且在熊廷弼出山之前,也沒什麼人可以堪當大任。就這樣指揮不行、軍隊不行,自然是一直在輸。遼陽戰役完了之後,熊廷弼出山,但是朝廷又放了個王化楨來制衡熊廷弼,本來都很有能力,可獨擋一方,卻因為兩人不和,一碼氣丟了廣寧。好不容易又有了孫承宗、袁崇煥這兩大頭,結果因為黨征和皇帝又紛紛落馬。明末四大猛人,倆上過遼東戰場,盧象升死於隊友坑爹不給輔助,軍隊指揮不動;洪承疇敗在皇帝催得太緊時機不對。



所以明清之間的交陣,除了廣寧之戰前是真的不行,後來的失敗都是敗在自己人手裡,或是黨政,或是猜忌。包括後來的南明,大家沒有幾個是為了國家戰鬥的,都是為了個人利益,然後窩裡橫,最終多次錯失良機,被清軍各個擊破。 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一般大夥看明清戰爭,關注點往往放在明朝這邊又是國庫空虛,精銳不足,又是兩面作戰,日子過得很難受。但其實後金也不好過,那年頭東北要啥沒啥,生產力低下,醫術也不發達,滿洲人口很是問題。連年的征戰也是讓滿八旗人數銳減,從1626年的12萬到1642年,就只有6萬了。

漢八旗和蒙八旗並不受到信任,戰鬥力也是一般,你以為1644年多爾袞一開始想入關取天下?不存在的,一開始清軍只是想趁著北京陷落到關內搶一波,沒想到吳三桂就找他們求援了。本來想只要拿下山海關就好,沒想到李自成就退出北京了。漢人的一次次退讓,不斷的堅定了清軍一統天下的決心,結果就是本來只是想打個劫的軍隊成了一統天下的王師,而無恥的降兵接著掉過頭來對自己人痛下殺手。所以大明不是敗給清軍,而是敗給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叔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帝貴為「天子」,從小接受「青春期」教育,和接觸異性

TAG:魚叔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