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常識積累】中國朝代歷史及人文常識匯總(三)

【常識積累】中國朝代歷史及人文常識匯總(三)

原標題:【常識積累】中國朝代歷史及人文常識匯總(三)


學長提示國考倒計時:95天,預計11月25日筆試


魏晉南北朝


1.時間:220年—589年


2.經濟:

(1)南北經濟趨於平衡。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黃河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


(2)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


(3)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


(4)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5)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推動了江南農業的迅速發展。


3.文化:


(1)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陶淵明等。


(2)(魏)曹丕《典論·論文》、(西晉)陸機《文賦》、(梁)劉勰《文心雕龍》、(梁)鍾嶸《詩品》等論著以及(梁)蕭統《文選》、(陳)徐陵《玉台新詠》等文學總集出現。


(3)劉勰《文心雕龍》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4)《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5)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係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4.科技:


(1)南朝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準確數值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人。


(2)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農書。


(3)范縝《神滅論》。


(4)王羲之:「書聖」,代表作《蘭亭集序》


(5)三大佛教藝術,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6)百鍊鋼技術成熟、發明灌鋼法。


(7)制瓷業工藝成熟(南方產青瓷、北方產白瓷)。


三國

1.時間:220年—280年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帝,定都洛陽,建立魏國。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222年,孫權建吳國,定都建業,標誌三國鼎立局面全面形成。


2.重大歷史事件:


(1)黃巾之亂: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2)董卓亂政:董卓為了奪權,開始剷除反對者,手段殘暴,引起了諸多不滿。他促使呂布殺死掌管都城禁衛的丁原奪得軍隊,袁紹及曹操等原先掌握過兵權的將領紛紛逃離首都洛陽。最後董卓廢黜並殺死了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3)三分歸晉:三國末期,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西晉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3.政治:


(1)九品中正制逐漸代替察舉制,成為選拔人才的主要制度。

九品中正制由三國時魏國尚書令陳群提出,曹丕認可,頒布實施,西晉時期成為主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南北朝時有所變化,直到隋朝科舉制實施乃廢。其內容大致如下:首先,由中央挑選「賢有識鑒」的官吏組成中正官,然後按照家世、品德、才幹,計貲定品,於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選拔人才。人才共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影響: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確實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品德、才能並重;同時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剝奪了州郡長官自辟僚屬的權力,將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有利於加強中央的權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拔標準開始發生變化,僅僅重視門第出身。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意義。首先,選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擔任,而被選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時他們也往往出任高級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選拔權就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情形。


(2)屯田制::三國時,曹操為了恢復北方的農業生產和解決軍糧不足的問題,實施屯田。所謂屯田,即按照軍隊編製組織屯田。屯田分為民屯和軍屯。民屯,在地方設有屯田都尉,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進行管理,在中央則有大司農統一管理,不歸地方政府管理。軍屯,主要由士兵的家屬進行,以營為單位,設度支都尉、度支中郎將和度支校尉。屯田的農資由政府提供,收入與政府四六分成。曹操實行的屯田制雖然剝削嚴重,但是在當時戰爭條件下,對恢復北方經濟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領兵復客制::這是東吳集團為籠絡江東士族而實施的制度。東吳在建立過程中,對以「朱、張、顧、陸」為首的江東士族有很大依賴,因此實施領兵復客制以籠絡江東士族。領兵制,即允許大族建立私人部曲,並世襲;復客制,即政府將土地連同土地上的農民一起賜給大族,作為私屬。領兵復客制實施後,江東大族發展了起來。


西晉


1.時間:265年—316年


由晉武帝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年。265年,晉王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316年,為漢國(前趙)所滅。西晉統一僅37年,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318年,琅邪王司馬睿於南方建立東晉,中國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


2.政治:


占田蔭客制:這是西晉時期的土地賦稅制度。西晉規定,丁男占田70畝,課田50畝,丁女占田30畝,課田20畝,次丁女不課。官員按照官品占田,第一品占田50頃,自一品到九品以次遞減五頃。官吏還可以蔭親屬,自三世至九族不等。蔭食客,六品以上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一人。蔭田戶,一二品五十戶,三品十戶,四品七戶、五品五戶、六品三戶、七品二戶、八九品一戶。占田蔭客制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


東晉

1.時間:316年—420年


東晉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統治範圍因為中原陸沉,形成特殊的統治形式。因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與北方的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在東北和西北、北方的領土聯繫不暢,長期以屬國的形式間接統治。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於公元304—439年年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


南北朝


1.時間: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2.政治:


(1)宗主督護制

十六國時期,沒有逃往南方的豪強地,自築塢堡自守,許多流民依附於豪強地主。北魏統一北方後,為了拉攏漢族地主,建立了宗主督護制,即由豪強地主替政府督護百姓、徵收賦役、維持治安。而豪強地主也利用這種地位發展自己的勢力,久而久之,影響到了政府的權威和利益,從而導致宗主督護制最終為三長製取代。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先後有兩次,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整頓吏治,頒行俸祿制度。


第二,實施均田和租調製。


第三,頒行三長制,取代宗主督護制。


第四,遷都洛陽,移風易俗。


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使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鞏固了北魏政權,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和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繁榮發展。


(3)府兵制:始創於西魏權臣宇文泰,歷經北周、隋、唐,至唐朝中後期被廢除,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府兵制是一種兵民合一,寓兵於農的兵制。兵士另立軍籍。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兵制,隨著均田制的瓦解破壞,至唐朝中後期,府兵制最終被募兵制所取代。


1.時間:581年至618年


2.第一任君王:隋文帝楊堅


3.其他重要君王:楊堅、楊廣、楊侑、楊侗


4.建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


(1)南下滅陳: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此役逼降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2)開皇之治:開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開皇年間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


(3)三征高麗是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麗進行的三次戰爭。這三次東征煬帝均御駕親征。三征高麗給隋朝的統治政權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6.政治:


(1)三省六部制: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台改稱尚書省,設中書省和門下省,但權利並未定性。三省:中書省(負責起草);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具體執行)。六部:由尚書省下轄,別為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兵部。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辦事效率。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權臣專權,加強皇權。標誌著中國古代政治以致發生深刻變化,決策審議執行權利的分解,既明確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牽制,對後世國家政體產生深遠影響。

(2)選官制度:科舉制度。士族衰落、庶族興起,九品中正制無法實行。隋文帝開科取士,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科舉製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參政的機會,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促進官僚體制的進一步成熟,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成為中華帝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3)地方制度:改革地方制度,變州、郡、縣三級製為州、縣兩級制。另外,隋朝還收回了州長官自辟僚屬的權力,規定凡九品以上官吏,均需中央任免,從而加強了中央的權力。隋代州的長官每年年底都要進京述職,稱為朝集使。朝廷則派司隸台官員或別使巡省地方。


(4)法律制度:《開皇律》是隋朝的頒布法典,其主要內容為五刑、十惡、八議構成,並且廢除了以前的一些嚴刑峻法,成為後世制定法律的範本,在我國古代法制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改革府兵制,全國設十二衛所,文帝時下設驃騎府,煬帝時改為鷹揚府,其長官為郎將,府兵除原有軍籍外,還與其家屬一起編入民籍,享受均田。


(6)通過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擴大政府戶口,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①大索貌閱:南北朝以來,由於賦役極為沉重,導致隱瞞戶口現象嚴重,影響政府控制戶口數和財政收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隋文帝於開皇五年,下令「大索貌閱」,即按照戶口簿登記的年齡與本人的體貌特徵等核查戶口,如有不實,里長、黨長流配遠方,結果獲得增加44萬餘丁,164萬餘口,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財政收入大大的增加了。


②輸籍定樣:隋朝的一項戶籍制度。即由國家制定劃分戶等和徵稅標準,發放給地方依標準徵稅。


(7)興建東都洛陽,修建京杭大運河。


7.經濟:


(1)實施均田制和租庸力役制。租庸力役制包括租、調、力三個部分。隋朝規定,年滿五十歲可以「輸庸代役」,即通過向國家繳納財帛,免除徭役。唐朝稱租庸調製,在「輸庸代役」上取消了年齡的限制,從而保證了國家的生產力。

(2)隋朝統一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世稱「隋五銖」。


(3)長安、洛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國的商業大都會。


8.交通:


修建京杭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餘杭(今杭州),全長四五千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三點四段通五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是唐朝詩人對京杭大運河的讚頌)


9.文化:


(1)隋文帝前期主張調和儒佛道思想,並且主張樸實文學,反對南朝艷麗的文學思想。他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各地紛紛廣建學校,關東地區學者眾多,儒學一時興盛。


(2)著名的書法家有丁道護、史陵與智永。隋代的書法以碑刻為大宗,《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顯示書法風格。隋末唐初有書法家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家」。


(3)隋朝音樂受北方民族音樂與南朝宋、齊的舊樂,宮廷樂歌雜有「胡聲」。隋煬帝時,設置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等九部樂。


(4)隋朝的時候,由於政教的關係,因此繪畫受到重視。隋朝繪畫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為主,但山水畫已發展成獨立的畫科。


10.建築:石窟藝術在隋朝有很大的發展。坐落在今天甘肅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時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11.農業/手工業:


隋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技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其突出的表現是,在河南安陽、陝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產則更廣泛,在河北、河南、陝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並發現了多處隋代窯址,江南為手工業發達地區。隋朝瓷器的發展也帶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12.科技:


(1)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多年。


(2)劉焯制定的《皇極曆》,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


(3)隋朝發明了世界最早的整體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種彩色紙張。


(4)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的發明,後發展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


(5)隋朝史書記載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現象,比誤認為最先發現尿甜的ThomasWillis約早千餘年。


(6)《諸病源侯論》的編撰,總結了魏晉以來的醫療實踐經驗,對中醫「病因學和「證侯學」進行了精細準確的描述,成為中國第一部病因證候學專著。


(7)現今可考的最早的韻書《切韻》由陸法言執筆編寫完成。


- THE END -


★★★★★


開課時間:


第一階段:28天暑假集訓營,夯實基礎


第二階段:15天刷題提升班,提高效率


協議班,通過筆試後,可上一期面試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考頭條 的精彩文章:

【每日打卡】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高頻考點!

TAG:公考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