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州曾是國家糧倉,為朱棣取天下立大功

德州曾是國家糧倉,為朱棣取天下立大功

編者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1600多年,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大運河遺產山東段河段佔據了總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遺產點超過四分之一,是一條鐫刻山東運河歷史的文化長廊。《風華齊魯》特推出系列報道《山東大運河》,請看第3篇。

元代中期以後嘗試將山東段運河取直,實現江南稻米和瓷器、木材等特產北輸,因此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開挖了會通河和濟州河兩大工程,德州倉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會通河開鑿後,這裡成為元代重要的漕糧中轉站。

明建都北京後,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九省對北京有運糧任務。明洪武三十年(1397),運河裁彎取直,並在所截河灣東岸築衛城,城內專門儲存山東、河南等地的漕糧。永樂九年(1411),會通河通航後,天下漕糧「淮、徐、臨、德分貯之」,德州成為全國四大糧倉之一。這一時期,德州倉每年運糧450萬石,兌運達280萬石。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李鬼」畫作混進國家級畫展,尷尬了誰
金鄉縣人民醫院的乒乓球比賽,選手們球藝那是精湛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