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近幾天,幾乎所有的PC相關媒體、社交網路都被一種全新的「燃氣灶」所刷屏——大家熱議著它獨特的造型、它那高達9999元的售價、還有它的種種「船新」功能…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咳咳,說笑了,事實上,「它」當然不是什麼燃氣灶,只不過是NVIDIA剛剛發布的消費級旗艦顯卡Geforce RTX2080/2080Ti系列。只不過因為這一次的新卡,性能提升確實很大,但價格和造型也的確十分吸引眼球,以至於大家普遍都拿它「開涮」,也就不足為奇了。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發布會現場圖片來自AnandTech)

但是,或許也正是因為消費級的GeForce RTX確實是太過於耀眼,以至於許多人都忽略了同一天NVIDIA在另外一個場合發布的又一個「大殺器」:XAVIER SoC。

它是當前最強的移動SoC,沒有之一

什麼叫做SoC?它其實是「System on Chip」的縮寫,通俗來講,就是將CPU、GPU、內存控制器、IO介面控制器等等集成到一塊晶元上的一種設計。像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台式機和筆記本(標壓)CPU,內部沒有如此高的集成度,因此都不算是SoC;但在手機上,諸如驍龍845、海思麒麟970這樣的移動晶元,採用SoC設計就可謂是普遍現象了。

只不過,即便是驍龍845這樣的傳統旗艦,和NVIDIA XAVIER相比,也只有被「秒成渣」的份:原因無它,XAVIER的規格、性能真的是太強太強了。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在22日的Hot Chips論壇上,NVIDIA首次詳細闡釋了XAVIER SoC的架構、技術,以及行業用途。據其介紹,一塊XAVIER晶元總共集成了八顆NVIDIA基於ARM 8.2指令集自主研發的「Carmel」架構CPU,還有和「Titan V」架構相同的512核心GPU(內含20個額外的向量計算核心),2個DLA深度學習加速處理器,1個支持全範圍HDR的圖像信號處理器,1個視頻處理器,1個支持四顯示輸出的信號處理器……所有這些處理器能夠同時、實時地協同工作,同時進行通用計算、AI加速、圖形處理、顯示控制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作。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XAVIER具體的性能有多強呢?有三組數據可供對比:一是在CPU的指令解碼能力上,ARM還未量產的「下一代」架構A76為4-wide(一次運算最多可以同時解碼4條指令),而已經量產了的NVIDIA XAVIER指令解碼寬度高達10-wide(一次運算最多能解碼10條指令),是ARM下一代架構的2.5倍……況且,XAVIER的八個核心全部都是大核心,和手機上的「四大四小」相比,整體CPU性能領先了數倍之多。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其次,XAVIER集成的GPU核心數量高達512ALUs,比目前手機上規格最高的驍龍845(Adreno 630)多了整整一倍,同時頻率(1270MHz vs 710MHz)也是大大領先。更不要說它的架構基於大名鼎鼎的Titan V,擁有獨立的「向量處理單元」,在執行機器學習演算法時,有著單純遊戲向GPU無法比擬的優勢。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最後,在對於圖形性能、數據吞吐能力至關重要的內存性能上,NVIDIA XAVIER支持多達四通道、每通道64bit寬度的LPDDR4X/LPDRR5內存,內存帶寬高達137GB/s。相比之下,即便是驍龍845,最大內存帶寬才僅僅29.8GB/s,連XAVIER的零頭都不到……

然而,這麼強的性能,其實才算是「剛剛夠」

不難看出,NVIDIA XAVIER的整體性能非常之猛,一顆就相當於最頂級的手機晶元數倍。但問題是,它,要這麼強的性能,是用來幹嘛呢?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首先,各位要明白,儘管NVIDIA XAVIER在架構上看似與手機晶元相近,但它可不是為手機設計的,它真正的「舞台」在於現今和近未來的種種智能汽車上——沒錯,用NVIDIA自己的話來說,它就是史上第一款晶元級的「車載超級電腦」。

智能汽車對於高性能計算的需求有多高?用智能手機做類比,就能直觀地看出區別。首先,當前的智能手機,最多的情況下,前後加起來也才不過四個攝像頭,而且還並不能同時全部使用。因此智能手機SoC們普遍只支持同時使用兩個攝像頭。而在多顯示輸出方面——就算當今設計最複雜的「雙屏」手機,最多也不過僅需要2~3個屏幕的驅動能力就足夠。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但是,情況在汽車上就完全不一樣了:以當前已經很成熟的特斯拉Autopilot 2.0方案為例,為了能夠實現較為完善的自動輔助駕駛,特斯拉在車身周邊布置了8個最長視距為820英尺的360度全景攝像頭,12個可以探測到軟硬障礙物的超聲波感測器,還加上一排全新的前向式雷達。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ISP(圖像信號處理器)進行同步、實時處理。更不要說,如果要實現自動駕駛,所有這些攝像頭採集的信號都要經過主處理器降噪、識別、判斷、測距……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除此之外,普通手機一般只有一塊屏幕,就算極少數設計清奇的產品,雙屏也就是極限了。但是,智能汽車的情況又不一樣:除了液晶儀錶、還有中控大屏、還有後排娛樂系統,極少數車型甚至還會有副駕娛樂系統……光是各種型號的液晶屏,可能就有三四塊之多。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以往,要想滿足這些車載計算需求以及車載多媒體的性能所需,汽車廠商們往往會採用許多塊晶元,每一個獨立的功能單元里都要靠一個CPU來支撐。這樣不僅成本高企,而且也造成了車載計算部件「各自為戰」,很難實現真正的統合智能體驗。而如今,正是因為有了NVIDIA之前推出的數代專業車載計算平台,才使得如Tesla這樣的智能化新能源車輛成為現實。同時,也正是因為真正的「車聯網」、「自動駕駛」、「人車個性化交互」對於專用處理器的計算性能要求其實是如此之高,類似NVIDIA XAVIER這樣的超級車載晶元才會應運而生。這也就是所謂的,需求促進供給的必然結果。

NVIDIA很努力了,但似乎友商們並不太熱心

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是不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毫無疑問,是的。為智能汽車提供晶元級的支撐,算不算一門「錢途」光明的生意呢?毫無疑問,也是。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曆數當前的幾家一線半導體移動晶元大廠,你會驚奇地發現,除了NVIDIA之外,其他的幾家——包括高通、三星、聯發科,似乎都對真正的智能汽車晶元有些「應付了事」。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作為當前手機領域的處理器「老大」,高通在智能手機平台上的確是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但是,各位知道高通目前最新最強的車用SoC型號是什麼么?是「古老的」驍龍820A……對的,它其實就是基於驍龍820小改而來的一款車用SoC,在性能上也和驍龍820處於同一水準,當然不可能像NVIDIA XAVIER那樣一塊晶元就能撐起整個自動駕駛的性能需求。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三星、聯發科等廠商的產品線里:在今年早些時候,三星剛剛宣布了旗下的車用Exynos處理器計劃,但還僅限於車載娛樂系統和車用攝像頭,並未涉及自動駕駛等高性能領域。相比之下,在手機端不太得意的聯發科技,在車用平台方面反倒是相對認真一些。他們旗下的「Autus」車載平台囊括了毫米波雷達、車載娛樂系統、車載通訊系統和自動駕駛等一系列需求,只不過在具體的性能乃至整合度上,相比業界先進水平還差得很遠很遠……

然而,和晶元層面上的「匱乏」相對應的是,如今智能汽車這個風口倒是颳得風生水起——不僅老牌車企們雄心勃勃,甚至還有許多以前從未聽聞過的新興造車品牌湧入,開口就是新能源、就是超充、就是換電、就是智能駕駛、車聯網、車生態……

老黃的這枚「小核彈」 卻反襯出整個行業在偷懶

可問題是,當整個行業都幾乎只有一家供應商有水平做出真正的智能汽車晶元,而且必定價格昂貴的前提下,是什麼給了大家勇氣,覺得智能汽車短期內就能做起來,就能賺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