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人的吻戲進化史:「老鄉們,閉眼吧,他們又啃上了」

中國人的吻戲進化史:「老鄉們,閉眼吧,他們又啃上了」



銀幕上的人是如何接吻的?銀幕外的人是從何時開始接受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唐雷音寺(ID:datangleiyin) 


作者:孔如也




新中國成立的頭三十年,中國人沒有見過一段真正的吻戲。接吻究竟是不是中國人男歡女愛的規定動作?沒有人能通過正式渠道獲得這一「知識」。




吻照風波




1979年,英國電影《水晶鞋與玫瑰花》在中國上映,《大眾電影》復刊之後的第五期封底,刊登了男女主角擁吻的劇照,在當時全國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水晶鞋與玫瑰花》吻照




《大眾電影》也不斷收到讀者們的來信,討論用吻照作封底是歌頌美好純真的愛情,還是另有它意?




當時一位叫英傑的讀者專門給《大眾電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質問其是何居心。其中有一句:「這部影片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對九億人民有教育意義的、對實現四個現代化有好處的鏡頭。然而,你們沒有選登,卻偏偏以封底的顯赫地位,選登了灰姑娘和王子擁抱接吻的鏡頭。這是為什麼呢?」這封言辭激烈的信還被寄到了《人民日報》,並在一個顯著的版面上發表,全國多家報刊一時間迅速加入聲討行列,探討《大眾電影》的封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場吻照風波中,單是肇事者《大眾電影》就收到了11200餘封讀者來信,一連數期,《大眾電影》不得不連篇累牘地刊登讀者來信,全國數百萬的「吃瓜群眾」,也參與到這場激烈的爭論中,使得這場風波成為1979年的一場電影大事件,也是親吻大事件,而當初參與這場風波的當事人大部分都是沒見過世面的。




在網路流傳的「國人接吻四十年發展史」中,有段說法很有意思。說60年代的中國人稱接吻為「那個」,那時候的兩性關係倘若稍有親熱舉動,就會被視為「流氓」,70年代中國人管接吻叫「親親」,直到80年代才開始稱「吻」,90年後則一路直轉改稱「波兒」,始見過吻戲的中國人在推倒「接吻」這堵柏林牆時也是不遺餘力。




據《大眾電影》事後統計,見吻心切的中國人半數以上支持吻照作為封底,只不過在少部分保守派眼中,這幫人可能會被暫時視為「問題青年」。




就像20世紀80年代路透社評論在中國,服裝也是政治一樣。電影,在中國也是政治。




在《水晶鞋與玫瑰花》劇照風波十多年後,還有一件類似的事。1989年2月18日的《人民日報》有一則報道,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當時頗受青少年青睞的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也遭到批評,理由是《變形金剛》的思想內容荒謬,一味宣傳好戰,對祖國的花朵有毒害作用,建議停播。




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兩性關係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被當做「作風問題」,而因為觸犯到「吻戲」的「色情」系列電影也是一路坎坷。




中國人的吻




在70年代的文藝創作中,接吻是一個禁區。哪怕是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中「輕輕的一個吻,早已打動我的心」這種歌曲,內地的音樂人都不敢寫,大多只能抒發對親情或者對故地的熱愛,後來就有了《媽媽的吻》這首歌的風行,吻還是親情的吻好。




對男女接吻的避諱在中國的電影中可以窺之一二。比如,早期的中國電影中其實不乏吻戲,確切來說,吻戲從大眾銀幕上消失遁形是在40年代末到80年代整個階段。




這一時期,即使個別影片拍攝了親吻鏡頭,在公映前也難逃被刪減的命運。在1957年,電影《護士日記》只因為一個醫療站長親了一口護士的臉蛋,就遭受到了批判;1959年,趙丹的《聶耳》即興添上的一個聶耳和他戀人分別時的一個接吻鏡頭,也被直接閹割掉了;僥倖活下來的一部電影是1957年的愛情喜劇片《尋愛記》——這部電影作為唯一一吻的對象發生在了代表貪圖享樂的落後分子之間,成了一部反面教材。



尷尬的是,這一吻還是利用電影拍攝手法中的「借位」,沒有直截了當展示二人接吻的畫面,想看二人接吻的具體步驟和方式,恐怕還需要看官們自己理解去了。





《尋愛記》里的借位一吻




我們看中國人銀幕史上的接吻,也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就已經見識到了接吻。




縱觀中國電影的發展史,30年代時候的中國電影朝氣蓬勃,這一時期,有一部被後來人認為是中國電影第一吻(含建國之前)的《馬路天使》(1937年7月)中,周璇和趙丹聯袂獻身,讓中國電影里出現了吻戲的鏡頭。





《馬路天使》中周璇和趙丹在閣樓下忘情一吻




後來據說這場吻戲還是導演袁牧使了個心眼,拍攝之前沒有告知周璇要拍吻戲,等到拍的時候她剛拿起杯子,趙丹湊上去就結結實實來了一口,待到戲拍完,周璇還嬌嗔地罵趙丹:要死啊!




這部電影中獻身於吻戲的還有另外一對民國青年情侶——魏鶴齡和趙慧深,鑒於魏鶴齡是山東人,每餐必食大蒜,趙慧深要求他在拍戲的幾天必須忍痛割愛,且還要其嘴上貼上封口膠布,避免唇舌交戰。





《馬路天使》,魏鶴齡和趙慧深在閣樓上熱吻




後來有人考證,說這部電影並非是中國電影第一吻,因為在1937年4月的《十字街頭》中,就出現了接吻鏡頭,哦對了,兩部電影的男主都是當時的「國民男神」趙丹。




很令人稱道的事,這部電影中的吻戲,最後發生在一場春夢中。





《十字街頭》中的春夢一吻




同樣,在1936年的《化身姑娘》中也有「去勢」一吻,由女扮男裝的葉梅麗承受姑娘一吻,儘管是如同蜻蜓點水一般沾之即撤,但也讓熒幕前的觀眾們嘆為觀止。





《化身姑娘》的吻




那儼然是中國電影吻戲比較繁榮的一個年代,銀幕前的吻戲在之後的政策下,走向了沒落,從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人徹徹底底走向了沒有接吻的銀幕生活。




中國人的吻戲啟蒙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第四次文代會上發表講話:我們要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




自此,中國電影業繼30年代之後迎來了第二個春天,文藝也從此開始有了脫離政治的苗頭。




中國人的吻戲啟蒙,真的要感謝鄧公。一位老一輩革命家李富春少年時代在法國,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見證了水渠縱橫的法國浪漫小鎮,也養成了接吻的習慣,後來有一次李富春和夫人吃完晚飯在中南海溜達,碰上鄧小平,鄧小平開玩笑說:「親一個吧。」李富春與夫人大大方方,來了個深吻。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觀念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9年,屬於中國人的電影《生活的顫音》堪稱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作,或者可以說因為其似是而非地邁出了新中國成立後吻戲的第一步——這部電影第一次有了接吻的意圖。說是似是而非,其實因為創作者在最後,把這一意圖改為了:女方家長推門而入。這一被無情扼殺的吻,後來有人稱之為「最模糊之吻」。




對吻戲,中國人依然心有餘悸。




儘管模糊,電影上映時,還是出現了萬人空巷,據謝軼群的《流光如夢:大眾文化熱潮三十年》記述,許多地方為了防止意外發生,臨時增派了消防官兵到爆滿的影院駐守。據說男女主角接吻時還在嘴上貼了層膜,這更是撩撥人心。




有人回憶說:「終於,男女主人公的嘴唇貼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吃力地注視著他們的嘴唇,想證實一下他們的嘴唇上是否貼著一層薄膜。場內靜得可怕,甚至可以聽到暖氣管內回水的聲音。但是很遺憾,男女主人公蜻蜓點水般的接吻剛剛開始,便被破門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斷!電影院里一片失望的嘩然。」




這一失望的情緒在一年後很快得到了滿足。1980年,愛情主題電影《不是為了愛情》出現了被刪減到只剩三秒鐘的接吻鏡頭。




這部電影為了避雷,女主角是特意定調為一個「外國元素」的女性,女演員也是在外國留學生中挑選的,有關部門甚至對挑選的女演員有嚴格的規定:女主角住在成都指定的涉外飯店,除拍戲外,不能自由外出;除了導演外,女主角不能與影劇組其他任何人交談。這部影片最後殺青的慶功宴,都因此缺少了女主的到席。





女留學生在《不是為了愛情》里為中國電影貢獻的第一吻




據傳,那場僅有三秒鐘的「柴膩死之吻」(Chinese kiss)還是在香山拍攝的,這場戲沒有清場,現場屏息平靜得只有風聲,男女主角對視,相擁,嘴唇碰撞,接著鏡頭搖出,只剩陽光在樹影中斑駁……




1980年春節前,在一些大城市的遠郊電影院,《不是為了愛情》低調上映,接著就熱映了半年,讓當時中國電影界處於相對弱勢的峨眉電影製片廠,在當年處下了建廠以來最好的記錄——投片成本不到40萬,創收至少300萬。




可以說,新中國是由一個外國女性,才結束了沒有吻戲的尷尬歷史。




同年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廬山戀》,也被視為中國電影的新篇章。演員張瑜和郭凱敏兩人儘管吻得比較含蓄,但也算做當時少兒不宜的「禁片」了。可以說,《廬山戀》這部男女主角皆是中國人的電影更為讓民眾容易接受,這部電影也成為了當時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廬山戀》




受其影響的中國人不在少數,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上海,會出現這麼一個有意思的場景:許多年輕女性,手裡拿著衣料和《大眾電影》雜誌,跑到裁縫店,對師傅說:「按照這上邊《廬山戀》劇照中的服裝款式,做一套衣服。」此後一段時間,張瑜的髮型甚至成為時尚風潮,很多人看了張瑜的電影,爭相到理髮店要剪一個「張瑜頭」。




廬山位於牯嶺的電影院索性直接改名叫廬山電影院,每天循環上映《廬山戀》,一放就是20年。這場吻戲,也吹了廬山20年。




相聲演員馬季,寫過一個關於電影接吻的段子,很應那會的景:「老鄉們,閉眼吧……他們又啃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產為什麼越來越黑
如何成為絲巾大媽那樣的小可愛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