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芯事——一本書讀懂晶元產業》(謝志峰、陳大明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二位作者,很早就對晶元產業給予了持續關注。本書中他們梳理了60年來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脈絡,內容涵蓋晶元行業的技術、產品、工藝、應用、管理、戰略、政策等方方面面,試圖藉此梳理晶元產業的發展規律,從而給國產晶元產業的奮起直追以某些啟示。

晶元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從手機、電腦、電梯、冰箱、空調、洗衣機,到汽車、高鐵、機器人、儀器儀錶、醫療器械,甚至紅綠燈系統、共享單車,都可以看到晶元的作用」。

追溯晶元的歷史,就不能不說仙童半導體公司。蘋果創始人之一的喬布斯曾說過:「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個成熟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1957年10月,八位被「晶體管之父」肖克利斥為「八叛逆」的年輕科學家離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在當時還是以航空攝影為主營業務的仙童公司支持下,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並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集成電路。

然而,就在半導體業績蒸蒸日上,「八仙童」本計劃擴大投資大顯身手時,投資商的短視,使仙童終於蛻變成喬布斯眼裡「成熟的蒲公英」,形成一波核心人物去職潮,當然也衍生出一批新的科技公司。1968年,仙童半導體的兩位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離職後創辦了著名的英特爾公司。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由此帶來的集成電路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晶元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大量科技公司,但「在時間的大浪淘汰沙中,晶元行業眾多的巨頭已經隕落,只有英特爾和AMD這對50多年的競爭對手,依然活躍在全球處理器晶元舞台的中央」。

越是高科技行業,越不乏那種追求極致的「狂人」,眾所周知的如喬布斯,而被譽為「矽谷精神象徵」的格魯夫在晶元發展史上更是留下了「驚鴻一瞥」。格魯夫始終堅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他也毫不諱言,「只要涉及企業管理,我就相信偏執萬歲」。正是在「偏執狂」格魯夫的帶領下,英特爾果斷放棄了當時景況尚可的存儲晶元業務,將所有精力集中到微處理器上。時過境遷,英特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並逐漸拉開了與追趕者間的距離。

1996年,格魯夫寫了一本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書。與一般成功人士大談戰略截然不同,書中充滿了「恐懼」。因為總是擔心競爭對手超越自己,格魯夫始終被恐懼縈繞。格魯夫的恐懼,源頭當是眾所周知的「摩爾定律」。

英特爾創始人摩爾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後提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時至今日,摩爾定律早就成為集成電路行業的鐵律。事實也表明,任何一個技術發展趕不上摩爾定律要求的公司,都將會被淘汰。

文/幾又

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硅基技術日新月異,目前7納米晶元已進入量產,而5納米設計製造早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但任何技術都不可能沒有天花板。業內認為「5納米或是硅基技術的極限」,因為「繼續向下推進新的工藝節點正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也意味,以後的開發很可能會打破鰭型晶體管和材料限制,沒準會另起爐灶。但未來還是一張白紙,一切還是未知數。

就晶元的發展,德州大學計算機經濟學家弗蘭姆曾打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假設製造下一代晶元需要對40種設備升級的話,即使只有1個設備掉隊,整個研發生產周期也要被順延」。這大抵是另一視角的「木桶效應」。

弗蘭姆的比喻絕非空穴來風,晶元產業鏈中的高精尖技術比比皆是。如半導體材料中使用最多的元素是硅。集成電路行業中使用的硅純度要求之高几乎令人絕望,日本企業在硅提純方面卻冠絕全球。還有,用於晶元生產的高端光刻機,目前技術僅為荷蘭、日本等少數幾家公司掌握。另一方面,在晶圓代工業務競爭中,雖然國內企業成長迅速,在國際上競爭力逐漸增強,但仍有許多差距尚需追趕。

總而言之,後發確實可以少走彎路,但並不代表就會一馬平川。晶元產業的崛起,需要技術和人才的長期積累,需要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這不僅關乎決心、高端技術,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耐心。

某種意義上,晶元的發展離不開格魯夫那樣的「偏執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