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人的隕落》讀書筆記

《巨人的隕落》讀書筆記

NO.1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經濟學與歷史

讀完書,總有寫點什麼的習慣。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區別於其他讀者的角度,講講四個愛情故事和一個人。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菲茨與艾瑟爾、格斯與羅莎、卡捷琳娜與格雷戈里、沃爾特與茉黛,而那個人是美國總統是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在此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書做一個宏觀的評價,它不是神作,部分讀者過譽了,甚至,也達不到書籍推介腰封上的自譽——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的迷人感,這反而讓人有所失望。但它仍然是一本好書,一本講述歷史,將整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毫無違和感的融入某些國家,某些社會,某些階層,某些小人物身上。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有意與無意間推動著歷史進程。

此外,我甚至也覺得有必要說說經濟學和歷史的關聯。今天在聽薛兆豐的經濟學課168講的時候,裡面提到現代經濟學派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奧地利學派所堅持的基本經濟假設——真正能夠思考和行動的只有人類個體,國家也好,集體也罷,組織本身是不具備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所以當我們說某個組織有所行動的時候,具體得落實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孤立的分析國家和組織的行為,而不對行為的具體策劃者與執行者進行分析,這肯定是有偏差的,有時甚至會非常大。

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歷史,是一種難得的體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資本論》中我認為非常正確的一個論斷,遺憾的是,對經濟學有著深刻理解與洞察的歷史學家就像國家瀕危動物,大部分歷史學家是缺乏較為深厚的經濟學修養的。

回到本書,《巨人的隕落》正是通過非常微觀的個體,以及這些個體矛盾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思想,折射出人類歷史,或者說世界歷史的偶然與荒誕。比如沃爾特既會思考德國與世界的命運,又會權衡他和茉黛的關係,他極力阻止戰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戰爭將他和茉黛分開。這是《巨人的隕落》最難為可貴的歷史觀。

NO.2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菲茨與艾瑟爾

其實對菲茨伯爵而言,愛情是不存在的。他只是迷戀漂亮女人的肉體而已,對碧是這樣,對艾瑟爾是這樣,對後來的巴黎女郎、俄羅斯女郎同樣如此。作為英國傳統的貴族階層,他有著自己堅定的政治原則,有著高貴的騎士精神並且不懼戰爭,當然也有著虛偽和冷酷的一面。他的階層決定了他的偏執,菲茨熱愛他的酒窖正在於他父親說過:一個酒窖需要秩序、遠見和品味。菲茨具備了這三種品格,只是秩序是落後的,遠見是帶著階級偏見的,品味是奢靡和腐朽的,正如酒窖本身。

大英帝國的沒落貴族階層,正如菲茨伯爵自己家的酒窖,這是作者巧妙隱喻的地方。然而,即便是落後的秩序,它仍然代表著秩序,菲茨所代表的階層仍然有著自己凜然不可侵犯的底線,我對這樣的底線保持敬意。

艾瑟爾無疑是聰明、果決,勇敢,並具備超高執行力的女性,她是全書最迷人的女性角色,僅次於茉黛。她出身於礦工家庭,父親大衛是工會領導人,我想正是由於大衛的領導角色輻射了艾瑟爾和她的弟弟比利,讓他們天生具備了一種領導的才能和品質。基於此點,才讓艾瑟爾區別於其他阿伯羅溫少女,能夠一步步走向更高社會位置的深層次原因。

她在泰格溫任管家的時候,能將莊園事物管理得井井有條,她對菲茨既充滿著少女最浪漫的幻想與愛意,同時也能運用她對菲茨的弱影響力,為阿伯羅溫的礦工們爭取利益,這是她聰明、勇敢的地方。在面對與菲茨決裂時,她能頂住伯爵家的滔天權勢,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最大限度為自己爭取利益,並預見未來可能面臨的生活困境,做好長遠的規劃。當這些優秀品質都集中在一個女人身上,這個女人同時還兼顧漂亮與善良時,你便不得不被這樣的角色所傾倒。

艾瑟爾在《巨人的隕落》中,代表著一股新生社會力量,這股力量在歷史上被長久的忽略,她們只作為一種附屬品,一種工具而存在——艾瑟爾所代表的底層女性覺醒。她與茉黛所代表的上層女性,同時構成了整個社會女性階層崛起的力量。有所不同的是,雖然艾瑟爾與茉黛都在為女人的權益而力爭變革,但相異於茉黛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艾瑟爾更能夠理解社會中的各種力量犬牙交錯的現狀,能夠更加客觀,更加長遠的看待事物的動態發展。這是她勝過茉黛的地方,當然,這並不是茉黛的錯,雙方的背景經歷殊異,艾瑟爾對整個英國的社會階層有著更清晰,更客觀的認識,茉黛具備對上層的洞見,但是缺乏對下層的了解,這是癥結所在。

艾瑟爾與菲茨短暫結合後的分道揚鑣,正是英國男權統治力量在與婦女權益力量較量中的分合,婦女權利意識的覺醒,在經歷了最開始對男權統治的浪漫幻想破碎之後,開始了另外一種形式的鬥爭,這種鬥爭比原來更加堅硬,更加理性,但同時影響也更加深遠。

NO.3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格斯與羅莎

在羅莎之前,格斯喜歡美貌的奧爾加,但就奧爾加個人而言,這個女人只有美貌,就像在沒有經歷過戀愛與人生洗禮的男人眼裡,顏值幾乎就意味著一切。當奧爾加對沒有任何修養的粗鄙流氓列夫投懷送抱之後,格斯對戀愛可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是歷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歷經了戰場上的生死錘鍊,歷經了陪同威爾遜總統為建立世界和平秩序而鬥爭,為使全人類擺脫戰爭的摧殘而奔走的格斯,才真正徹悟那個可以陪自己走完一生的女人近在眼前。

儘管她是新聞記者,儘管她是獨眼,但是她思想深邃,眼光獨到,優雅大方,氣質出眾,甚至在人群中,格斯一眼就能發現這個女人的存在,是的,這些東西遠遠超過了女人的美貌帶給格斯的享受。它們隨時光漸長,而不隨時光漸老。這樣的女人,配得上世界任何一個男人,而不必自慚形穢。你看,即便挑剔如格斯的母親,面對羅莎這樣的兒媳,都歡喜得不得了,遑論其他。人們常說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然而,我認為真正能陪伴你走完這一生的,一定是和你有著同樣的終點和理想,只是路上你們恰好相遇,正好能夠結伴同行的那個人,僅此而已。

NO.4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格雷與卡捷琳娜

卡捷琳娜和格雷戈里的愛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生活。《巨人的隕落》這本書裡面,如果要選一個角色來代表無產階級的品質,格雷戈里是不二人選。格雷戈里對卡捷琳娜的愛,甚至比沃爾特和奧黛的愛,更接近帕拉圖戀愛的本義。既令人氣憤,又令人動容。氣憤的是,格雷戈里收留了卡捷琳娜,結果卡捷琳娜和格雷戈里的流氓弟弟列夫在一起了。等列夫犯事之後,又騙取了格雷戈里費盡艱辛買到的前往美國的船票,留給格雷戈里懷了孕的卡捷琳娜和警察的警棍。卡捷琳娜為了士兵補貼,又讓格雷戈里和自己假結婚,痴痴等著列夫歸來。如此種種,格雷戈里都默默的,幾乎毫無怨言接受了。即便在生死一發的戰場,格雷戈里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卡捷琳娜。

這種愛到可以無私奉獻自己一切的愛情,是真的讓人動容。但是卡捷琳娜感動嗎?也許吧,但她想念的依然是那個風流不羈的種馬列夫。在經過俄國十月革命的混亂,在經過饑寒交迫的生活碾壓之後,卡捷琳娜才真正認清楚她需要的是什麼。

不,直到最後,格雷戈里對卡捷琳娜來說,也只是生活穩定的支柱,而不是愛情發生的對象。雖然福萊特迫於有讀者要給他寄刀片的壓力,給了格雷戈里和卡捷琳娜完美的結局。但是,正是這個結局本身,宣判了愛情的可笑與荒謬。

NO.5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沃爾特與奧黛

奧黛與沃爾特的愛情,就像莎翁戲劇裡面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投影,當然,如果說後者是一幕戲劇,前者就是一部史詩,跨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前後後。他們的愛情有兩個細節讓我備受感動。奧黛潛逃出菲茨公爵宅邸,去和沃爾特舉行秘密婚禮那段,其實還好,真正的淚點是,當沃爾特經歷了戰爭前線的血色洗磨之後,依然保留著奧黛的報紙剪紙。正是這一份剪紙,陪伴沃爾特經歷誘惑,經歷生死,不管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壕,還是在戰後管制的德國境內,那一份泛黃的剪紙,很長時間支撐著沃爾特前行。所以,當奧黛從沃爾特手裡接過這張剪紙的時候,泣不成聲,我想,任何一個女人都無法平靜地面對這份思念吧。

第二個細節是奧黛決定和沃爾特私奔去德國,那個時候凡爾賽條約已經塵埃落定,德國面臨著巨額戰爭賠款,國內經濟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面臨崩潰,沃爾特因為和奧黛的結婚申明而即將丟掉在德國外交部的飯碗。前往德國之後的艱難生活以奧黛的聰明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以英國女勛爵的身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沃爾特和德國,選擇了前途未卜的生活。這份決心和勇氣,超過了《巨人的隕落》中任何一個女性角色,包括艾瑟爾。

她決定私奔前,對沃爾特念的那段話出自《聖經·路得記》,當時看到這段差點淚崩,這段話之前發過朋友圈,並做過簡短的評論,附在這裡:

你往哪裡去

我也往哪裡去

你在哪裡住宿

我也在哪裡住宿

你的國就是我的國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你在哪裡死

我也在哪裡死

也葬在那裡

……

——《聖經·路得記》

願你的愛,終不被辜負!

願你所有的堅守,終回報以同樣的堅守!

願風雪所加,不冷炙熱!

願世紀相交,不被湮滅!

願時艱世逆,不畏當初!

願為你選擇,皆為幸福!

——致·茉黛女勛爵

——向你不顧一切的愛情致敬

沒辦法,即便到了30+的年齡,也依然不認為自己是個大叔,也依然對愛情滿懷憧憬與想像,也依然對這些生死契闊的故事感動不已,即便知道這個世界的愛情也有俗不可耐的時候,也依然對愛情保持著神聖的敬畏。

NO.6

Hengqu1949

橫渠四句

威爾遜總統

我們重點講講美國第28任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毫無疑問,在《巨人的隕落》中,比起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的布爾什維克領袖,革命和權威的狂熱分子列寧,以及時任英國海軍大臣,在不久的將來即將登上英國首相寶座的中年發福男丘吉爾,病體孱弱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就更值得推崇了。

先不說威爾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堅持的美國中立原則,以及中後期在處理德國墨西哥事件中所保持的冷靜與剋制,還是他那句廣為流傳的「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而讓美國適時的開始收割戰爭果實。我們只說威爾遜通過他在戰後提出的十四點原則,冀希望建立一個可以廣範圍解決世界領土爭端、確保自由貿易和建立維和組織的一攬子爭端解決機制,就值得全人類銘記。

通過威爾遜的努力,凡爾賽條約增加了國際聯盟的章節,而這些內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的成立構建了理論框架。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具備世界影響力的國家首領提出的,具備一定可行性的全球和平計劃。

事實上,《巨人的隕落》中寫道:天色很暗,但就著微弱的燈光,可以看清這裡有好幾千人,有男有女,還有孩子。聽不到任何歡呼聲,他們顯得十分安靜。格斯看見男人和男孩們紛紛摘下帽子,這種表達敬意的方式讓他感動得差點落淚。他們等了半夜,只為了目睹這列載著全世界希望的火車從面前經過。

關於這個場景,不知你是否記起曾經的那篇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或者前不久院線大火的《我不是葯神》裡面程勇被捕時那些病人沿街相送的畫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英雄!

和平年代的人們,是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的,也感受不到那時的人們對和平的渴望,甚至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威爾遜正是帶著整個文明社會普羅大眾幾千年的渴望與使命,去參加巴黎會談的。小說中的威爾遜,對此有著清楚的認知,也認為自己肩負著不可推卸的神聖使命。即便威爾遜回到美國之後,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但他仍然堅持走訪全國選區發表演講,希望獲得民眾對美國加入國聯的支持,在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發表完演講後,威爾遜終於昏倒在地。威爾遜的身體被摧殘的狀況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總統喪失工作能力的情形,這種情形甚至被認為是推動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重要原因。

威爾遜總統可能不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甚至也可能不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但是,當他拖著病體,為建立世界和平組織奔走相呼的時候,當他希望通過十四點原則避免人類歷史再次步入戰爭洪流的時候,此刻,他同為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哪怕到爆發前夕最後一刻也在竭盡全力化解戰爭風險的沃爾特、格斯、艾瑟爾、奧黛等各國青年俊傑一樣,是偉大的。

再次重申:歷史是需要結果正義的!

為天地立心 |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ovecloud 的精彩文章:

TAG:love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