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教養生】處暑養生

【道教養生】處暑養生

處暑養生

今年8月23日,進入處暑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此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逐漸下降。那麼,處暑時節的養生有哪些講究昵?

精神養生

時至處暑,天氣多變,很易引發情緒變化,極易誘發消沉的心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力爭做到心神靜寧,精神怡然。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可以通過聆聽舒緩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集中神志、安定內心的活動實現精神內養。

起居養生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此時,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

首先要保證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力,還能促進發育,有利於美容。處暑節氣後要做到早睡早起,盡量做到比夏季每天多睡一小時,依然要保持午間小憩的習慣。其次要適時增減衣物,護住要害部位。處暑時節,天氣變化比較明顯,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不要著涼,也不要熱傷風。處暑後,晚上微涼,睡覺最好不要再開空調,少用風扇,也不要在窗戶底下睡覺,以免邪氣入侵。尤其一定要遮住肚子,預防著涼。

另外,也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民謠素有「春捂秋凍」的說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使體溫在秋季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

此時還可以通過按摩肚臍進行養生。肚臍是人身要害,夏天的暑熱讓人們對肚臍的保暖不夠,這個時節可適當加強養護。具體做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可顧護陽氣,利於養生。

運動養生

處暑之後,可適當增加運動強度。隨著天氣的變化,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早晚運動時可適當增加運動強度。但要以「不累」、「微汗」為標準,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和陰精。可選擇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一族,可利用辦公間隙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登高望遠的好時機,可以開闊心胸、鍛煉體魄、陶冶情操。

飲食養生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慾感不強,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要做到少食多餐。

雖然處暑過後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濕,養護脾胃,可以適當吃一些健脾祛濕養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蓮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夾餅等。

另外,隨著氣候漸漸乾燥,秋意漸濃,人體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沙參、銀耳、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蘿、鴨子、冰糖、蜂蜜、乳品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党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還要多食酸味食物,酸味收斂肺氣,而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友情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白雲觀 的精彩文章:

道教的四大天師是誰

TAG:北京白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