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GIF

Dream It Possible

Dream It Possible.

李內向

00:00/03:23

作者:麗麗赫本(富書專欄作者)

我是一個典型內向者。但是,最近,同事們都對我說:

「你哪是什麼內向,分別就是內秀,我們之前太小看你了,原來你一直深藏不露啊...」

在我微微一笑過後,開始了對「內向」的反思。

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深藏不露,這只不過是內向者的一貫作風罷了,習慣於默默積蓄能量,爆發時往往出人意料。

這可不是內向者故意為之,只是大家一直誤解了內向,對內向者帶有偏見。

我初到公司時,是一個不太喜歡在辦公室當眾講話的人,平時也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怎麼參與辦公室閑聊。

所以就被領導和同事貼上了「內向」的標籤,理所應當地覺得我性格不夠積極,溝通能力欠缺,剛來一個月似乎就被否定了。

我從小到大似乎已經習慣了初到一個圈子被冷落的感覺。

小的時候,還會因為這種性格產生自卑感,很不合群,錯過了很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尤其在上了大學以後,這種內向的性格更是不受歡迎,總是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相處,很有距離感的的印象。

和不熟的人在一起,總是不太喜歡說話。

初次接觸我的人都覺得我嚴肅得有點不近人情,安靜得讓人不敢靠近。

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學就這樣默默無聞地過去了。

於是我曾試圖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向外向者看齊,但是,這種改變其實是違背本性的,自己越加地不快樂,焦慮不安。

後來,我索性將自己投入到圖書館裡,暢遊在書籍的世界裡。

漸漸地,因為讀書多,又不停地寫作,文章陸續發表在校報上,周圍的同學開始對我刮目相看,原來身邊竟隱藏著一個「才女」啊。

我還因此在學校里進行了多次讀書分享,參與了演講主持等活動。

我發現,我只是不喜社交,並不是不擅長當眾講話,我的主持演講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卡爾·榮格在1921年的《心理類型學》中正式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的概念。

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

自此,我漸漸意識到其實內向者有很多自身優勢。

只是因為一直被外界誤解,大多數人似乎都把「內向」看作是一個人的缺點,好像內向的人形象就是:

沉默寡言,不合群,內心乾涸,消極厭世,天生就該是個LOSER,除非TA改變這種性格,向外向者看齊。

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內向者真的被社會誤解太久了。

內觀自己,我發現:

我心思敏感細膩,常常能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善於發現,心細如塵;

我洞察力很強,特別善於察言觀色,體察別人的情緒,同理心很強;

我喜歡閱讀,寫作,烹飪,攝影,這些可以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很好的事情;

我耐力很足,肯堅持,好安靜,擁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

只有認清了自己內向者的本質以後,才能更客觀地對待自己內向的特質,揚長避短。

內向者不需要羨慕外向者,而是要發揮自我內向的優勢,展現自己的特色。

工作以後,我的寫作優勢也漸漸發揮出來,部門涉及到寫作方面的事情都被我包下了;

我的口才也被鍛煉的很好,出任公司年會主持人,更是一炮打響。公司所有人都知道財務部有一個能寫會道的「才女」。

內向的我可以沉下心來做好每一件事,也漸漸給人留下非常靠譜的印象。

雖然,我還是不喜歡與人社交,但是每一次的集體活動,我都積極表現,主動與人深入交談,抓住每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

社交次數不在多,而在於精,每一次的社交都是有效社交,也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畫家兼導演史泰龍說:「人追求理想之時,便是墜入孤獨之際。

內向的人善於利用好先天優勢,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真的可以表現得很出色,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之前看羅永浩的演講,記得他講過一段話:

你們別看我站在台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

參加超過5個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每次飯局以後回家都要一個人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記得沒去新東方當老師之前,有很多人說我:

老羅啊,你平時一天都不說幾句話,還能上台當老師了?但我不管,我內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會被別人所左右,誰規定內向的人就不能當老師了?

羅永浩自知是內向的人,進行過度的社交會讓他感到不適,後續需要通過獨處來重新積蓄能量。

但他並沒有自怨自艾,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內向的性格就是一種缺陷。

他適應和接納自己,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式,當發現擅長演說之後,就認真去練習,自然而然地為了愛好和目標克服很多心理障礙。

內向的人不應該就是局促不安的形象,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加專註和享受自己喜歡的事

不了解周星馳的人,只能看見他在戲裡嬉笑怒罵、搞怪傻寶,給觀眾帶去歡笑,誰也想不到,生活中的周星馳一點都不搞笑,是個性格內向的人。

周星馳從小就不愛說話,他的媽媽凌寶兒說:她上街前會問兒子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周星馳多半搖頭,然後站在窗邊看兩個小時的街景。

拍《大話西遊》時導演劉鎮偉也說過,周星馳想找他聊戲,由於害羞不敢直接找他,所以偷偷的在他的酒店房間門下塞紙條。

這樣內向的性格,誰能想像他會成為「喜劇之王?」

周星馳就是這麼神奇!因為性格內向,他不容易受外界干擾。

哪怕被外界詆毀、攻擊,他選擇不回應。他一心只想當好一個演員,當一個導演。

所以,可以說正是他的內向性格成就了如今的周星馳。

內向的人心裡不見得話比你少,只是他們不愛多說話,反而喜歡思考。

人間女神奧黛麗赫本也是一個內向者。她曾說過:「我喜歡獨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如果給我機會讓我從周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赫本1961年在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扮演的女主角Holly Golightly,這個角色恐怕是她扮演過的最有名的角色。

她曾經在談到這部電影時這樣說到:「我是個內向的人,所以要扮演外向的女孩對我來說是表演中最難的。」

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就放棄這個角色,反而激發了內在的鬥志。她花大量時間去研究人物形象性格,反覆練習,力求盡善盡美,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

正是因為她的這種內向性格讓她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一點點打磨自己的演技,並表現出細膩、豐富的情感,將Holly Golightly這個角色演繹得出神入化,非常成功。

這部影片也因此榮獲2次奧斯卡金像獎和1次義大利大衛獎。

這樣內向且另類的人歷史上很多:拿破崙、愛因斯坦、梵谷、畢加索、卓別林、托爾斯泰、塞特、黑格爾、希特勒……

內向並不會妨礙一個人的成功,反而會讓他對自己的領域更加敏感,更加專註。

心理學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1995年間做了一項研究,研究對象是91名在藝術界、科學界、商業及政治領域表現出卓越創造力的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階段處於社會的邊緣。

因為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對同齡人來說都太不可思議了,但也正是這樣,他們得到了更多的獨處時間來做感興趣的事情。

《時間的皺紋》作者馬德琳·英格曾經說過,如果不是因為小時候一個人把時間都用在閱讀和思考上,她壓根就不會成為一名如此大膽的思想家。

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孤獨和安靜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讓人擯棄一切干擾和誘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所以「刻意練習」這件事情,最容易發生在內向者身上。

當你活的越像你自己、越來越好的時候,你的優勢就會漸漸展現出來。

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這些自然而然發生之前,耐得住孤獨——而在耐得住孤獨這方面,還有誰會比內向的人更有天賦呢?

聖雄甘地曾說:「你能以安靜的方式改變世界。」

內向者只是在用安靜的方式與自己相處,與這個世界相。

願每個內向者都能從安靜中汲取更多能量,蓄勢待發,內向的你也可以光芒萬丈。

作者:麗麗赫本,富書專欄作者,職場白領,在讀MBA,熱愛閱讀,兼職寫作,喜歡寫走心的文字,文字是最好的朋友,希望帶著這個好朋友和你一起談談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讓前任後悔的3個辦法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5個跡象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