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處暑︱養生之道為潤肺疏肝

處暑︱養生之道為潤肺疏肝

2018年處暑時間是8月23日,農曆七月十三,12:08分。

處暑的到來,標誌著暑天的終結,涼快的日子真正到來。帝都的天高了,雲捲雲舒,早晚涼爽,有了日頭高照,秋燥的味道十分濃重。處暑養生的原則就是潤燥潤肺,疏解肝氣。

秋主陰主收

《管子》有言:"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裡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穫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黃帝內經》里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髮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

秋燥傷身

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每值久晴未雨、氣候乾燥之際,常易發生燥邪為患。由於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衝,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徵。 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所謂"燥勝則干",津液既耗,必現一派"燥象",常見口乾、唇乾、鼻於,咽干、舌干少津、大便於結、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

早秋白天氣溫尚高,早晚偏涼,故為溫燥,常表現為不惡寒或微惡寒,發熱較明顯,脈呈細數。此時,應養陰潤燥。

養陰潤燥的食物

說到養陰的好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鴨肉。《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鴨肉有滋潤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乾燥。鴨肉性涼,在尚有暑熱的初秋食用,可以祛除暑氣,避免上火。這個時候,約上三五好友吃烤鴨,太地道了。烤鴨也不能天天吃呀,百合、銀耳、雪花梨這些清潤秋燥的食物便是家常優選了。

百合:甘,寒。歸心、肺經。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治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銀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

雪花梨: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本草綱目》記載:"雪花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潤肺、利便、止痛消疫、切片貼燙火傷、止痛不爛"功效。

特別提示:很多人知道吃梨能潤肺,卻不知道,要選雪花梨。吃梨之前,要煮梨,最好不要生吃,保護好脾胃之氣。

疏肝如何做

從中醫五運六氣理論的角度看,處暑前後,還處在厥陰風木的主宰之中,守護肝氣尤為重要。而且,秋屬金,金克木,就是說,整個秋天,肝木都會被壓制,會生病。不論從飲食還是情志上,都要養肝,疏肝,才是養生之道。推薦個小方法——經常點按太沖穴。

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從理論上講,原穴往往調控著該經的總體氣血。肝受邪,被壓制,最快最省事的緩解方法就是點按太沖。太沖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嘔逆、咽痛、脅痛。肝氣舒展了,全身自然舒適。

另外一個就是登山遠望。孔子在《論語·雍也》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整個秋天,多去登山,能夠心曠神怡,疏解肝氣,是遠離悲秋、抑鬱的好方法。

處暑,養生之道就是在養陰疏肝,收斂陽氣中找到一種平衡。剛剛過去的立秋,是標誌著秋之氣的開始,眼下經過處暑,以後再經過白露、秋分、霜降,就是立冬了。在這兩個月之內,人在自然天地運行的大環境中,要做好的就是過度,把夏天過分的宣洩慢慢的收回來,通過這種平衡,好好進入冬藏的時節。

中醫的陰陽理論、五行理論、五運六氣理論,其實,都是一種過度的動態美,一種平衡的和諧美。認識到這種和諧,養生才能長生久世。

作者:

成星宇,全職媽媽,80後。中醫臨床專業,做了十年時尚編輯。寫寫字,看看書,把中醫知識和時尚話題,帶給你。中醫如鏡,照見心性;中醫如陣,攻守有道;中醫如影,可觀大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潤肺 的精彩文章:

岩石山坡上長的野草根,潤肺化痰、養陰和胃、平肝、解毒
老中醫提醒:這幾種蔬菜一定要多吃,養身健體大有作為,還能潤肺止咳

TAG:潤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