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清三代瓷器的款,原來有那麼多講究

看清三代瓷器的款,原來有那麼多講究

瓷器底部的款識是瓷器很大的一個亮點,大部分人上手看瓷器的時候幾乎都會下意識地翻轉過來看看底部有沒有款識,就像挑西瓜的時候看看花紋、敲敲聽響兒。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較好的吸收了前幾個朝代先進精湛的技藝。康熙時期,逐步將景德鎮的御窯廠恢復完善,使其產品質量更加好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後來隨著清朝國力的衰弱,瓷器製造也開始走下坡路。

今天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清三代瓷器款識的主要特徵:

康熙時期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寫款。原因是那時候大清還處於內憂外患的戰亂時期,康熙認為瓷器上寫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等到康熙中晚期,內憂外患或減少或平息,江山日趨穩固,豁然、大度、自信也就自然從各個方面浮現,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瓷器也多了起來。

康熙官窯款識

年款的種類很多,即有書寫款,刻印款等。以書寫款為主,一般都裝飾在器物的底部,少數的則裝飾在瓷器身上。

在書寫年款中可分為青花款、釉里紅款、紫彩款、蘭料款及胭脂紅料款等幾種彩款,以青花款的使用最為普遍。

絕大多數都是楷書體,而篆書體只佔極少數。年款的寫法一般都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六字三行的形式。而明朝「XX年造」的形式在康熙時已經見不到了。康熙官窯款識中還有一種「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但數量較少。另外在康熙年款外邊一般還帶有青花雙圓圈。屬於官窯琺瑯彩器物的年款,一般都是「康熙御制」四字楷書蘭料或胭脂紅料的形式。

康熙民窯款識

康熙時期的民窯器物一般都沒有年款,而有的器物上僅有一青花雙圓圈,或者只有一秋葉,卍字鐘鼎文等款識。民款書寫字體的特點基本與官窯相同,但字體略為草率。

在康熙民窯器物中,有一部分有仿製明朝年款的,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其中寫字體基本和官窯年款的相同,但字體略為草率。另外在康熙時期瓷器上開始出現了私人家藏款,如畫錦堂、拙存齋等,這種齋堂款識在康熙時還不大多見。

雍正時期

雍正官窯款識

款識以青花的書寫款最為常見,少數為是刻印款,年款一般書寫的都比較工整秀麗。

年款的常見形式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也有是六字三行楷書款的,但數量不多。這兩種楷書體年款外邊都有青花雙圓圈,青花雙方框,個別的年款偶而也有不帶邊框的。

官窯書寫篆書年款常見的都是「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極個別的也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有極少量的扁橫年款,在有的雍正花盤等器物底部,有時還可以見到有「雍正年制」十字形四字篆書款。

雍正琺瑯彩器物上的年款和康熙時期琺瑯彩器物也不一樣,是「雍正年制」四字楷書藍料款。

雍正民窯款識

雍正早期年款的字體主要是楷書體,篆書體只佔少數。雍正中期以後:篆書體的年款逐漸增多起來,它和楷書體兩種字體並用,但還是以楷書體為主。

民窯瓷器很少有款識,少數器物上可看到「筆錠如意」款識(意為必定如意)和「靈芝」圖案的款識,但少數民窯年款也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年款,民窯尚未見有篆書字體的款識。

民窯器物還有仿明朝款如「大清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楷書款。

雍正家藏款有:敬畏堂、紅荔山房、雪溪草堂等。

乾隆時期

比雍正時期更注重款識的裝飾,在書寫的年款中主要用的是青花款,此外還有紅彩款、紫色款、黑彩款、金彩款、蘭料彩款及少量的刻印款。

乾隆官窯款識

初期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少數為楷書體,初期以後官窯年款基本都為篆書體了,楷書體比較少見了。

官窯年款的形式一般都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此外乾隆時期經常還可見有偏橫六字年款,所書年款筆跡均勻,字體方方正正,看上去非常工整。

屬於乾隆琺瑯彩器物,都書寫「乾隆年制」四字楷書藍料款。

乾隆民窯款識

民窯的器物大多數都不寫年款,少數的也有四字或六字的篆書體年款,但書寫字體都非常潦草,不如官窯年款寫的那樣工整,我們一般稱這種民窯篆書款為「草記款」。

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式不盛行,如敬畏堂,浩然堂等。

帶你到名家大師手中取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珍寶館 的精彩文章:

當代仿古瓷的未來價值
看著就涼快!這瓷上圖滿深海的藍

TAG:東方珍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