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都演成這樣了,導演還不喊cut嗎?

他都演成這樣了,導演還不喊cut嗎?

有句老話,年輕就是資本。

年輕的時候心態好,精力足,橫衝直撞,從來不用擔心無路可走,而是擔心選擇太多,不知道何去何從。

但遺憾的是,人總是老了才能明白這件事。

這幾年,聊小鮮肉的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十有八九都是在質疑他們被捧得太高,能力又不行,團隊和粉絲一個比一個護得緊。

這種論調,大家聽得多了,也聽膩了。可是被嚷嚷了那麼久的事,為啥就遲遲不見好轉呢?

本橘覺得吧,這事真不是讓鮮肉們提升演技就能解決的。


【觀眾不傻】

想當年,只要演員卡司里寫著某某鮮肉的名字,他狂熱的粉絲們,就給這部作品裡帶來高曝光、高點擊,甚至是高票房。

舉幾個例子。

2011年,楊冪主演的《孤島驚魂》,投資500萬,票房8900萬。

開畫3天就收入2400萬,一舉打破當時國產恐怖片的票房紀錄。

2013年,郭敬明執導,楊冪、郭采潔、陳學冬等人主演的《小時代1&2》,兩部套拍總投資4700萬,票房總計7.8億。

這個系列一共拍了4部,累計票房高達15.1億,打破當時國產系列電影的票房紀錄。

2016年,井柏然、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投資1.75億,票房10.03億。

穩坐當年暑期檔票房冠軍寶座。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一旦有人嘗到了甜頭,大家就開始爭相效仿,一撥又一撥的鮮肉活躍在銀幕上,粉絲蜂擁而至,宣發數據一次比一次驚人,票房也出乎意料地好。

長此以往,大家開始頻繁地提起:流量。

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現象背後,這些作品也有個共同的硬傷,質量不過關。

本橘前文提到的幾部作品,豆瓣評分無一過5。

一水撲街的口碑,透支了太多路人的信任。

久而久之,「流量是原罪」的聲音愈發清晰。

換言之,對很多路人來說,「有流量」就約等於「是爛片」,一直被鼓吹潛力無限的粉絲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甚至一次比一次輸得難看。

舉個例子,去年鬧出鎖場事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去年8月,《三生》上映。

時逢國產電影保護月+劇本改編自大熱IP+主演是帥氣小生楊洋搭檔神仙姐姐劉亦菲,這個公式乍一看,絕對是爆款中的爆款。

但是誰也沒想到《戰狼2》先發制人,票房一騎絕塵,所以《三生》的首映排片,並不樂觀。

粉絲不想讓院線減少《三生》的排片,就有組織地發起了「鎖場運動」。

說簡單點,無論哪個影院,無論幾點的場次,只要是《三生》,粉絲就要買幾個座位,不能讓它空著。

粉絲這麼操作一波,《三生》的排片佔比確實上去了,但是路人根本不愛看啊,導致《三生》的上座率大幅下跌......

《三生》的排片只比《戰狼2》少了6個百分點,上座率卻是後者的一半;

《三生》的排片是《建國大業》的7倍多,上座率卻與後者持平。

有舊圖有真相

13家公司參投,投資1.5億,保底8億票房的《三生》,最後僅以5.34億的票房收場。

本橘數學不好,就不展開細算這筆賬了,總之是賠慘了。

舉個例子,《爵跡》。

當年樂視和郭敬明聯手推出《爵跡》,就是想重現《小時代》的輝煌。

首先,「流量」陣容全面升級, 范冰冰、吳亦凡、楊冪、陳學冬、陳偉霆、郭采潔、林允、王源等等;

其次,投資直接飆升至1.5億。

宣發陣勢鋪得夠大,直指國慶檔票房冠軍,預計5億回本,信心滿滿衝擊10億。

結果,僅以3.83億收場。

這些算是投資高,賠得多的,還有一些投資低,賠得少的。

比如陳偉霆主演的《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2016年),票房3659萬,評分3.9;

黃子韜主演的《夏天十九歲的肖像》(2017年),票房936萬,評分4.8;

景甜、歐豪主演的《青禾男高》(2017年),票房3024萬,評分3.9;

吳亦凡、唐嫣主演的《歐洲攻略》(2018年),票房1.43億(截止發稿時),評分3.7。

種種意象都表明,指望鮮肉們來扛起電影的票房,扛不動了。


【看起來不行,到底是哪不行了?】

乍一看好像是「鮮肉效應」失靈,才導致票房接連跳水的。

但是看過那麼面癱+尷尬的表演,本橘實在忍不住想問:「他都演成這樣了,導演為什麼還不喊cut呢?」

這種問題在本橘心裡一直模模糊糊的,直到那次聽到魏大勛《嚮往的生活》里說了這麼一番話。

茶餘飯後,魏大勛聊起了演技。

本橘對這番話印象很深。

拍攝過程中,導演坐在監視器前看演員的表演,按理說,他是整部作品的第一個觀眾。

如果他說不行,演員肯定得重演,演到他滿意為止。

導演是有這個權利的,也可以說是義務。

如果把這個觀念具象成生產商品的話,導演負責制定指標、把控質檢,而演員只是負責實操的生產者。

郝蕾也曾經聊到過這個話題,她為《深夜食堂》里的吳昕鳴了一回不平。

而郝蕾所言「準確」的標準是什麼?

她接下的話就點明了這其中因果關係,吳昕的表演不算好,但是完成任務了。

任務的下達者,可能是編劇、導演,甚至是製片人、投資方、原著作者等等。

如果演員對自己的表演優劣,沒有明確的認知,那這個時候,任務下達者,尤其是導演的意見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去年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楊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前段時間拍戲也遇到過一些不愉快的事,就是在劇組裡,大家太把你當回事了。大家覺得你是明星,你隨便演一條,你覺得自己還是在試的階段,導演都能走過來跟你說,你演得太好了。

我覺得這什麼玩意啊,我自己都覺得這演得是什麼東西啊,能再來一條嗎,導演就說我覺得已經非常好了,因為他們要趕時間、趕進度。我甚至遇到過一些比較誇張的事,導演走了,讓執行導演給你拍,導演都不來現場講戲。」

可能不止楊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不帶任何情緒來看這段話,導演確實甩了鍋,但也從側面表現出了演員們對自身專業技能的不自信。

這是需要雙方一起努力來解決的,光罵演員,還真是解決不了問題。

記得《紅海行動》上映那陣,本橘去採訪杜江,聽他聊起被林超賢導演「虐」的經歷。

「導演是演員的一面鏡子,所以跟林超賢導演一起工作,是一件很讓我安心的事情。

他的高要求、高標準,讓我不用再去擔心自己的呈現是否專業和精彩了,因為有導演在那裡把關,我很放心把自己交給導演。」

話說回來,不是所有演員都像杜江這麼幸運。

這事得兩說。

導演需要秉持匠人精神,對演員一視同仁,嚴格把關表演質量;

演員也得學會自省,不能鬆懈,持續不斷地提升個人演技。

作為觀眾,咱們還是得客觀,別再按著一邊罵起來沒完沒了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橘子電影Movie 的精彩文章:

我和姜文一起看了場露天電影,就是《邪不壓正》
中國版《請回答1988》?我實名拒絕!

TAG:橘子電影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