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節氣·處暑

二十四節氣·處暑

處暑

2018-08-23

七月十三 戊戌年【狗年】庚申月 丁亥日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

七月中。"處"是"止",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了。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後自然退位,陰氣開始瀰漫,才秋風漸肅,就是中秋了。恭敬為肅,處暑後,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休養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聖而莊嚴。

處暑三候

處暑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為之者也。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後必帶來蕭瑟之氣。

禾乃登。禾者。谷連藁秸之總名。又,稻秫苽粱之屬皆禾也。天氣肅殺後,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暑氣漸止,天地始肅。

疾風急雨,秋意初微。

柚子潤肺,蓮子養心。

露蟬聲咽,閉窗藏扇,久眠難得。

處暑

養生之道

處暑之後亦會有綿綿秋雨伴隨到來,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而這個轉天氣的時節,要為養生作好準備。

節令過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不再暑氣逼人。「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處暑後,天氣往往乾燥、少雨,人體皮膚可能會因此變得緊繃,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燥無光澤、頭皮屑變多、嘴唇乾燥或裂口,或大便乾結,這就是所謂的「秋燥」。處暑「秋燥」屬於溫燥,氣候變化差異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時複發或加重,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另外,由於早晚溫差大,極易感冒。因而,衣服不要加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中醫認為人應與天地相應,天有五行,人有五臟,仁和自然界息息相關,由此產生了順應自然的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季節養生和時令養生就是其中之一。五行之中,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從季節養生角度看,秋季養肺是很關鍵的,有些冬季肺部疾病的預防措施就要在秋季里進行。另外秋季為收貨的季節,乾燥為秋季的主要症氣,而肺在五臟中為「嬌臟」,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腔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生津潤肺

在秋天,我們要多吃一些生津潤肺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昭蘇地產的蜂蜜是生津潤肺的首選佳品。

祛熱防寒

立秋和處暑時節,因為還在伏天,所以氣溫仍然會很高,民間的說法就是秋老虎來臨了,因此還是要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秋季氣候忽熱忽涼,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尤其是老人、孩子和體弱的人,要遵循「耐寒鍛煉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注意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換季的時候可以適當補鈣,達到增加機體抵抗力的目的。

養陰補虛

民間還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也就是說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依照中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在選擇食物時,不要選擇過於寒涼傷胃的食物。

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尤其是在「秋老虎」的時候,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從容平和的養生之氣。天山雪菊花茶是最適合秋季的飲品了,趁著昭蘇青草未黃,到戶外好好領略大自然漸入秋意的美景吧。

處暑土氣粥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涼至,是時候小補回來了。但還不能貼秋膘大補肉食,因為此時濕氣較重,脾胃難以消化油膩的食物。下面介紹五行中「土氣」很旺的一碗家常粥,最適合處暑天,送暑補氣血 。

小米綠豆南瓜粥

小米:黃色食物得「土氣」最旺,養脾健胃。

南瓜:也是黃色食物,有排毒護胃的功效,補中益氣。

百合:補金氣、潤肺氣,定魂魄。是金秋要常備的重點食材,特別是秋天容易情緒低落,「悲秋」的人,可以通過固金氣,讓精神內守。

馬蹄:即是荸薺。秋天感覺嗓子干、喝水不解渴的時候吃幾顆,熱氣立消,非常滋潤。

綠豆:不挑體質,是很好的脾胃滋補品,脾胃為後天之本,它一強,五臟六腑都跟著強了,氣色、精神也都會好起來。

【配方】

小米、綠豆適量、南瓜,百合20克、馬蹄(荸薺)7個。(小竅門:北方暑氣小,燥氣漸起,生活在北方的人小米稍多些,綠豆少些;南方濕熱依然重,生活在南方的人綠豆稍多些,小米少些。)

【做法】

將綠豆、百合洗乾淨,提前浸泡半小時,百合、綠豆先煮,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煮20分鐘後放入南瓜、小米、馬蹄同煮,30分鐘左右綠豆、南瓜、小米軟爛即可。

【忌】

「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生薑是辛散的。如果夜裡吃生薑,那就是天地之氣都關閉時,還在拚命地去發散,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我們常用的煮薑湯治感冒的方式,在這個節氣要慎用,姜棗茶也最好停掉。但「醋泡姜」是可以繼續吃的,這就是有收斂作用的醋,將原本辛散的姜性變得平和起來。

處暑吃食

「處暑秋梨最養人」。在逐漸步入乾燥的季節,長輩們總會讓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簽戳起一塊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潤。梨子還可以榨汁、燉煮,對脾胃虛寒的人最好。

山楂

老人說,處暑要吃酸。紅瑪瑙一樣的山楂果,洗凈咬一口,酸酸甜甜,開胃又消食。山楂也是每個人的童年回憶,冰糖葫蘆、山楂餅、山楂糕、果丹皮……還可以做汁、醬、酒。

吃鴨子

秋鴨肥美,味甘性涼,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嫩滑的白切鴨、酸甜的檸檬鴨、飄香的烤鴨……在北京,至今亦保留著處暑吃百合鴨的習俗。

秋日喜雨

關注我

按住

識別

問診|交流|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眼看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哲眼看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