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一)練太極拳有五忌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一)練太極拳有五忌

文|網路編輯 | 禪音

古箏太極音樂

純音樂

00:00/02:47

練太極拳有五忌:

(一)擇師不慎,誤入雜門外道,養成習慣,日後雖遇真傳,亦難改正。

[評賞]:擇師不慎,列為五忌之首,可見其重要,所以一定要尋找「明師」——明白拳理——而非徒有其名的「名師」。「入門引路須口授」,只有「明師」才能把你引進正確的門。如果一旦誤入雜門外道,一開始路走錯,就「學拳容易改拳難」了,不僅浪費生命,而且勞而無功甚至反而有損。另外有人以為看看書本和影碟,依樣畫葫蘆就可以學好太極拳,那更大錯特錯了。太極拳內外兼修,動靜互根,有它自身的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就像現代廣告字體和傳統書法藝術一樣,前者橫平豎直似乎完美無缺,但是徒俱形式而沒有內涵的廣告字體永遠達不到中國書法的藝術高度和價值高度。所以,倘若無緣遇到名師,等等吧。

(二)對老師信仰不堅,不本老師所教之道理用功,自作聰明,東想西想,參入其它道理。以致心神雜亂,暗病百出,若藏若露,此毛病不易改正的。

[評賞]:畢競「明師」太少了,對現在世面上的有些老師大膽懷疑也許還是對的。竊以為「對《老子》信仰不堅,不本5000言之道理用功」,才容易參入其它道理,以致心神雜亂,暗病百出。太極拳力戒 「淺嘗輒止」,最忌「自作聰明」,雅翁所訓極是。何為明病,何為暗病,後文有述。

(三)有不良嗜好,如煙、睹、色等,將人身三寶精氣神已耗費枯竭,昏頭脹腦,不能悟道矣。

[評賞]:中國傳統教育觀念都是以德為先,無論練武習文,老師都要以德為訓,所以不良嗜好皆在禁止之列。不良嗜好的確對人身體有害,也影響自己集中精力練功,所以,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是必須的。然而,太極拳不是宗教,不要有不必要的忌諱。太極拳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狀態,不要因為練習太極拳就刻意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比如因為太極拳要求不用力,所以什麼體力活都不原意幹了,這是不對的。更不要有那些莫名其妙的忌諱和禁忌,如必須朝著哪個方向練拳或要求什麼特定時間練功等等,這些都是故作神秘,糊弄人的。另外,凡是那些自稱有秘笈訣竅而求玄弄奇,或在人前賣弄又故弄玄虛的人,你不要輕信。太極拳是用武修身、以武證道的載體,拳以載道,而「大道至簡」,是最平淡無奇的,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條件,也沒有稀奇古怪的要求。貴在持之以恆,故《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學會了拳架套路,有較好的場地、有寧靜的心情,隨時都可以養練。

(四)平素曾練外家硬功太過,如吞氣努力,咬牙瞪目,鼓肚子打肚子以及排打周身,油槌貫頂等等,已將身體最寶貴之神經練死,麻木狀態,毫無靈感,不能操太極功夫。

[評賞]:一般外家硬功,,尚形式,重方法,講力量,研技巧,此皆是後天人造,非本能之學也。外家功夫常以「拳練萬遍神理自現」為激勵,提倡「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練,這種超越身體極限,自己折磨自己的方法,是太極拳所不取的。太極拳強調要有「神明的感應」,那種將神經練麻木、毫無靈感的功夫,是與太極拳的練功方向背道而馳的。但是,若能即時醒悟,幡然改悔,敢丟敢舍,回頭是岸,亦未必不可悟道。況太極拳本應普渡眾生,有教無類,任何人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即可成佛。只不過要捨去自己後天已經修鍊而成的優勢,難矣哉。

(五)入道未深,離師太早,即想在人前顯能,致被外門功夫引誘歧途而無法糾正,以上五者,皆不能悟道。

[評賞]:太極拳不是表演,不是展覽,更不是團體操,甚至不是為了比賽,可在人前顯能。雅翁強調,太極拳是是獨自修鍊沒有止境無限追求的功夫,且歧途雜路太多,易受引誘,稍有不慎,即「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故雅翁反覆告誡,切不可離師太早,因其志尚未堅定,其法尚未鞏固也。何為外功雜拳,竊以為,凡做加法者,必為外功雜拳,炫技弄巧者,必為外功雜拳。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大道至易,凡做減法,平淡無奇者,近太極拳之道也。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練習要領
脊柱在推動你走化走架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