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CRISPR介入抑鬱症療法,將開發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CRISPR介入抑鬱症療法,將開發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圖為大腦海馬區的一個染有染料的神經元。研究人員正在測試神經甾體藥物如何與這些神經元上的GABA受體結合,以開發更好的抗抑鬱藥物。神經甾體藥物brexanolone是FDA批准的治療產後抑鬱症的藥物。圖片來源: Mennerick實驗室

這一最新研究以「Chemogenetic isolation reveals synaptic contribution of δ GABAA receptors in mouse dentate granule neuron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文章通訊作者、精神病學教授Steven Mennerick說:「30多年前,FDA批准了最常用的抗抑鬱藥物,例如百憂解、帕羅西汀和左洛復。然而自那以後,新的抗抑鬱藥物就一直缺乏。因此開發更有效的抗抑鬱藥物勢在必行。」

CRISPR介入抑鬱症療法,將開發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血清素是一種被認為可以調節情緒和社會行為的化學物質,大多數抗抑鬱藥物都通過靶向血清素受體來增強血清素水平。使用CRISPR技術,科學家能夠靶向一種稱為δ型的GABA受體。

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里的一種主要的遞質,可能有助於減緩一些導致重度消極想法和感覺的認知過程。一些類型的GABA受體與焦慮有關,瞄準δ型GABA受體有助於緩解抑鬱,儘管許多科學家已經將這些受體視為抑鬱的潛在靶標,但是開發選擇性結合特定類型GABA受體的化合物使研究變得複雜。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一種名為神經甾體的物質來靶向GABA受體,前者自然存在於大腦中,參與情感和動機的大腦網路。Mennerick解釋道,「神經甾體被認為有選擇地與δ型受體相互作用,有證據表明神經類固醇藥物可能有助於抑鬱症患者。」

Mennerick及其同事關注位於大腦海馬體(大腦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一部分)神經元上的GABA受體。使用CRISPR,他們突變了δ型GABA受體,以分離和測試它們在大腦功能中的作用。

早期研究表明,靶向這些受體可以減輕患有嚴重產後抑鬱症的婦女的抑鬱癥狀。去年夏天,《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項治療產後抑鬱症的神經甾體類藥物brexanolone的試驗結果。對21名女性的研究表明,服用該藥物的女性抑鬱癥狀明顯改善。

CRISPR介入抑鬱症療法,將開發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在目前的研究中,通過在細胞培養物和小鼠中測試相同的化合物,Mennerick的團隊探索了這種藥物是否通過δ型GABA受體發揮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藥物能夠影響GABA受體,但似乎也具有抗炎性質,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在激活這些受體的同時減輕炎症的特殊組合,從而發揮抗抑鬱作用。

第一作者Min-Yu Sun博士透露,研究小組下一步計劃測量神經甾體對各種GABA受體亞型的作用。

「很難區分不同類型的GABA受體,因為它們有許多共同特性,」Sun說,「以前,科學家沒有辦法分離這些亞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CRISPR / Cas9基因編輯技術來了解特定藥物如何影響各個受體亞型。」

Mennerick解釋說,如果進一步的研究證實激活δ型受體具有抗抑鬱作用,下一步將是開發和測試更多激活這些受體的化合物。他指出,突變小鼠給了他們開發更有效的藥物所需的工具,這些藥物將更具選擇性,副作用更少。

責編:浮蘇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又添好消息!兩項研究揭示:阿司匹林可降低卵巢癌風險
境外臨床實驗數據共享、CRISPR「生產」多能幹細胞……|BioWeek一周事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