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絡調理時手法操作的基本原則

經絡調理時手法操作的基本原則

一、手法操作時形態的基本原則

1.體松即身體放鬆。要做到身體放鬆,首先要精神放鬆;其次是頸肩部放鬆,以保證沉肩;肩部放鬆,以保證肘關節自然下垂;肘及上臂放鬆,以保證肘及腕關節能自由屈伸;松髖、屈膝、兩足抓地,以保證下肢的穩定與放鬆。放鬆並不等於注意力可以不集中,肢體懈怠,而是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

2.體正即身體正直。在手法操作過程中,身體要保持正直,即頭正、頸直、含胸、拔背、塌腰、斂臀,以保證脊柱正直,脊柱無屈伸、側屈和旋轉。移動腳步保證身體正直。


在手法操作過程中,要自然呼吸,不要憋氣,做到「靜、緩、深、勻」,以保證能夠連續、持久地應用手法。「靜」是指呼吸要靜,呼吸的動作不宜過大;「緩」是指呼吸要慢,不宜太快;「深」是指呼吸要深沉,氣達丹田;「勻」是指呼吸要均勻。呼吸的頻率要與手法的用力、快慢相配合。


1.以近帶遠用力的基本要求是近端帶動遠端。如掌揉法是以上肢帶動手掌進行按揉;拇指撥法是以上肢帶動拇指進行操作,而拇指的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不動;抹法是以拇指的近端帶動遠端著力;

2.剛柔相濟手法要剛柔相濟,即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有些手法應以剛為主,而有些手法則應以柔為主。在施用以剛為主的手法時,受術者應感受到力量很大,但能忍受;在施用以柔為主的手法時,受術者應感覺到很舒適,但手法有一定的力度;

3.整體用力在施用手法時,是在大腦的指揮下,身體各部協同運動、發力。用力方法是:起於根(足或丹田),順於中(下肢、腰、上肢),發於梢(掌、指)。切忌以掌著力時力發於掌,以指著力時力出於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經絡推導的注意事項
通則不痛,通則不痛;經絡養生,健康一生!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