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當小事

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當小事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及電子媒體的傳播,醫藥越來越多的進入人們的視野,醫藥知識在網上的廣泛傳播一方面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醫學常識,但同時也為不合理用藥埋下了隱患,很多患者根據網上提供的信息自行服藥、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或自行停葯。

服藥依從性的問題便日益突出,成為臨床上一個不得忽視的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整體治療的效果,稍不注意則釀成嚴重的後果。有臨床報道腎臟病患者在住院期間使用了激素,病情好轉出院後不聽醫囑,自行減量或停葯,使有些完全可以治癒或緩解的疾病反覆不愈,甚至最終導致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的悲劇發生。

還有報道一些高脂血症的患者因了解到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之後自行減藥量或自行停葯導致血脂反彈,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了胰腺炎的發生。心血管疾病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複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臨床上用藥種類多,需要長期服藥。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值得大家思考。

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當小事


服藥依從性差的常見原因

(1)藥品費用高。長期服藥以及高昂的藥物費用使得患者依從性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每日需花費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對於低收入患者則無法長期支付昂貴的藥費,因此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2) 缺乏用藥知識。現在很多患者通過網路等渠道對藥物的說明書了解更多,但不得不否認大多數患者對藥品說明書的理解程度較低,尤其是對與用藥安全密切相關的藥品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的相關知識理解較差,常因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不願長期用藥卻忽視了藥物的治療作用。

(3) 自我及家人疏忽。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自理能力較差。有時未服用藥物,卻自認為已經服藥;有時已經服用藥物,卻認為未服藥從而重複用藥。

(4) 缺乏對疾病的深入了解。有的患者認為只有在癥狀發作時才需要用藥,一旦癥狀減輕或無明顯癥狀時就自行停止用藥或減少用藥量。

(5) 醫師疏忽。有的醫師對疾病及預防用藥知識了解不夠或者對患者解釋不夠清楚。


為什麼不能自行停葯

藥物突然中斷或下次加倍服用,會引起血葯濃度波動過大,以致藥物不良反應或葯源性疾病猛增,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用藥安全隱患。飲食調節、適量運動和藥物控制是治療的「三駕馬車」。當心血管疾病發生而病情較輕時,首先考慮的是前兩種方式,如清淡飲食,少吃油膩食物,每天堅持運動等,一般癥狀及指標即可得到一定控制。但當疾病較重或病程較長時,單純的生活方式調節效果甚微,必須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一旦進行藥物治療就需要長期堅持,不能隨便對待,應引起足夠重視。

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當小事


自行停葯的後果

1病情控制不佳

2影響疾病治療效果

3藥物不良反應增加

4降低生活質量

5出現嚴重併發症

6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應按時、按量服藥,家庭成員和直接照顧者應對患者所服藥物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用藥方式等相關知識有所了解,監督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增強患者安全用藥的意識、增加患者安全用藥的知識和糾正患者不正確的用藥行為,督促患者按時服藥,以減少因用藥不當造成的危害,從而改善並鞏固患者的治療效果。如果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可以減藥量或停葯時,也應該在醫師的專業指導下逐漸停葯,而不應自行停葯。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兒當小事兒。

自行停葯有風險,別把大事當小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醫生的小紅書 的精彩文章:

腰椎疼痛怎麼辦?日常注意這些,配合簡單動作快速緩解腰椎疼痛!
男人滋補的「最佳搭檔」,早晚往白開水裡扔3粒,讓腎有用不完的勁

TAG:馮醫生的小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