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夏未央,天漸涼,不可不看這套《處暑衣食住行攻略》

夏未央,天漸涼,不可不看這套《處暑衣食住行攻略》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在連續多日的雷雷雷雷雨雨雨雨中,佛山迎來了今年第十四個節氣——處暑。不知近日總在下班高峰接到雷電+暴雨雙重禮包的你,是否在這個城市感受到一絲秋的涼意?

雷暴活動較多,是這個時節的特點之一。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表示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氣溫將逐漸下降。處暑是一年當中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處暑已到,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盛夏漸行漸遠,秋意也愈來愈濃。

處暑,是氣溫變化最明顯的節氣,正所謂「出遊迎秋」,暑去涼來,秋雲飄逸,秋雨清涼,正是暢遊人間的好時節。

處暑節氣到來之際,天氣就會發生明顯的轉變,尤其氣溫會有較明顯的下降趨勢。這個時候,必須要調整一下日常的衣食住行方式了。關於處暑養生你了解多少呢?

佛山街坊們看過來,這套《處暑衣食住行攻略》要收好啦!

衣:若要安逸,勤脫勤換

「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此說法雖然對佛山來說略為誇張,卻也形象說明了處暑時節天氣的多變。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這時不宜急於增加較厚衣衫,「春捂秋凍」,就是讓體溫在秋時勿增高,以利於收斂陽氣,所以在穿著方面,要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

食:預防「秋燥」在於食

處暑後的天氣多半以乾燥為主,應多喝水補充水分,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多吃一些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梨、葡萄等水分充足的新鮮水果,避免燥邪傷害。

住:每天多睡一小時

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氣溫差增大,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睡早起,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睡覺應關好門窗,用薄被覆蓋腹部,防止夜間涼氣使脾胃受涼。

行:不慢的運動不是好運動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處暑以後,早晚可進行適當運動鍛煉,煉的項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為宜,中午氣溫偏高,仍要避免室外運動。

養生:補養肺氣選灸法

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感冒等,這些疾病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因此,秋季最應注意養肺。市民可通過叩擊督脈、膀胱經、廉泉至天突等穴位以補益肺氣,亦可溫灸關元、湧泉等以收藏元氣。

夏未央,秋將至。處暑,卸去了酷暑的躁動,但葆有夏日的熱情,讓我們在這漸涼的時節里,拽住夏天的尾巴,認真告別,欣然相遇。

【撰文】李周秦 陳禧彤 王虹丹

【攝影】戴嘉信

【製圖】陳禧彤

【部分資料來源】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中醫師鍾偉泉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非常醫+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養生為什麼要重視「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祖師傳說至今傳之古稀將軍引入道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