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養身 |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一定記住了!

養身 |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一定記住了!


夏天,人體實際上是外熱內寒的,再加上現在人冰淇淋吃得嗨、清涼衣穿得涼、空調吹得爽……所以容易損傷脾胃,引發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問題。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

夏天是脾胃最脆弱的時候,也是調養脾胃的最佳時機,

千萬不要錯過哦~



1

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的關係極為親密。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癥狀。







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



2

脾胃不好的癥狀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是一個人的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在身體上會有一些明顯的癥狀表現,通過這些癥狀表現便可以及早發現。




脾胃出毛病,癥狀大致為:納呆、腹脹、腹瀉、便溏。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 睡覺時會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






  • 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癥狀。






  • 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 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

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

夏季如何養好脾胃?



1.

生活調理






  • 規律飲食





堅持「多菜少肉七分飽」的飲食原則,規律地進食是脾胃調養的關鍵。根據自己體質多吃水果蔬菜雜糧,適當補充蛋白質。






  • 少吃生冷







脾胃喜溫不喜冷,不僅要飲食上少吃生冷的食物,穿衣時也要注意上護脾胃,中護肚臍,下護子宮。






  • 生活規律,適當運動




《黃帝內經》中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算,度百歲乃去。」所以規律作息是很重要的。每天23點前睡覺,午休20分鐘。




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步行有助於加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每天行走一萬步即可滿足一般人每天所需運動量,同時起到調養脾胃的作用。






2.

穴位調理




歷代醫家對脾胃非常重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臨床上多種疾病都由脾胃失調引起,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可影響脾胃失調。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注意調整飲食,放鬆心情。此外,還可通過揉按穴位來調理。




經絡連接著人體的各個臟器,通過揉按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穴位。






  • 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 建里穴





建里穴,是任脈腧穴,有和胃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胃不和則卧不安。所謂胃不和,多是由於飲食不節,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失調,導致食物礙滯於內,出現胃脘脹滿、噯氣反酸等胃氣上逆的癥狀,影響睡眠。







建里穴位於腹部,按揉該穴可以直接刺激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排空,則胃脹消除、氣和心舒,自然食而知味、寢而心安。




按摩法:




行指揉法,將拇指腹置於穴位上,其餘四指微握拳,拇指稍用力順時針按揉,以微覺酸脹為度。每次按揉約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




如果是因為夏日貪食生冷,導致胃中脹滿、隱痛,可以使用艾條懸灸。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穴位皮膚約3-5厘米處進行熏灸,使穴位皮膚感覺溫和,注意避免燙傷。




一般選擇餐後操作,每次艾灸約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潮紅為度。






  • 神闕







作用:

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操作手法:

一般以手掌

按摩

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

灸法

,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 中脘







作用:

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操作手法:

一般以手掌

按摩

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癥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

灸法

常用穴位。






  • 足三里







作用:

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操作手法:

一般以拇指

揉按

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 合谷







作用:

升清降濁、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清熱。




操作手法:

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迴環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僅可以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同時還能防治暈車。






  • 太沖







作用:

疏肝和胃、清肝降濁。




操作手法:

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揉按太沖穴能夠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對脾胃病伴有情緒抑鬱及焦慮的患者有明顯療效。




揉按此穴不但能調理肝胃,還可以消解怒氣,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降壓效果。




以上穴位,長期堅持按揉或艾灸,可達健脾養胃、強身健體之功效。但並不是萬能的,如果癥狀較重,不能及時緩解,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桔梗(1368241828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三伏灸不注意這些,等於白灸!
別以為天熱就不用艾灸,夏季做艾灸等於用雙重陽氣祛濕寒!(文末彩蛋~)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