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交出上市後第一份成績單:非常好看

小米交出上市後第一份成績單:非常好看

文 | SoC

來自雷鋒網(leiphone-sz)的報道

對於已經於 7 月 9 日在香港上市的小米來說,上市以後的第一份財報毫無疑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上市一個多月以來,受到大環境影響,小米的股價並沒有出現大的增長態勢,甚至一度跌破發行價;因此整個業界和股票市場都在盯著小米上市後的第一次彙報表演。

到了 8 月 22 日下午,小米正式公布了自上市以來的第一份財報數據,這份財報介紹了小米在 2018 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整體的財務狀況。


財報顯示,小米第二季度營收為 45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8.3%;環比增長為 31.5%;經調整利潤(Non-GAAP)為 21.17 億元,同比增長 25.1%,環比增長為 24.6%。

同時,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六個月,小米的上半年收入為 796.4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4%;毛利為 99.53 億元,同比增長 57.7%;而經調整利潤(Non-GAAP)為 38.16 億元,同比增長 62.2%。

手機業務

從具體的業務來看,小米在 2018 Q2 賣出手機 3200 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3.9%;小米手機業務的收入達到 305.01 億元,同比增長了 58.7%。這也就意味著,小米手機業務佔據小米總營收的 67.48%,可見其重要性。

按照上述數據可以計算出,小米手機的平均價格為 953.16 元;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看來,這並不算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不過小米強調稱,受小米 Mix 2S、小米 8 等高端旗艦的優異表現影響,大陸地區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 25%。小米同時強調,小米 8 系列在 6 月 5 日開售當月銷量超過 110 萬部。

同時小米援引 IDC 在 7 月 31 日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Q2 統計數據稱,小米手機出貨量的增速在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居於第一。

IoT 及生活消費產品

小米 IoT 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增長最為迅速,2018 年第二季度收入達 103.78 億元,同比增長 104.3%——這部分收入佔據小米總營收的 22.69%。

這其中,小米電視、小米筆記本電腦等主要 IoT 產品貢獻最大,銷售收入達 41.78 億元,同比增長 147.2%。小米稱,小米智能電視在 2018 年第二季度成為中國第一品牌;截至 2018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超過 350%。

另外,2018 年 2 月小米在印度推出智能電視,並迅速取得顯著市場份額,

在 IoT 設備方面,截至 2018 年第二季度,連接有 IoT 設備(不包含手機、筆記本電腦)的用戶約 1.15 億名,環比增長 15%;擁有 5 台以上 IoT 設備(不包含手機、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近 170 萬名,環比增長 19%。

互聯網服務

財報顯示,2018 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為 39.58 億元,同比大漲 63.6%——但互聯網業務相對於小米總營收的佔比為 8.76%。

在互聯網服務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69.6%,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54.1%。同時,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 62.8%,較上一季度略有提升。小米強調稱,MIUI 月活躍用戶於 2018 年第二季度達到 2.07 億人,同比增長 41.7%——考慮到 MIUI 與小米互聯網業務的密切聯繫,這一數據還是非常出色的。

另外,作為小米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截至 2018年 6 月,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 2600 萬人——在財報發布一周前,小米官方宣布,截至 2018 年 7 月底,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超過 3000 萬人,累計喚醒次數超過 50 億,僅 7 月喚醒次數就超過了 10 億。

海外市場

財報顯示,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已佔總收入的 36.3%,2018 年第二季度收入達 164 億元,同比增長 151.7%——這是小米處於向海外擴張階段的必然結果,也說明小米在海外擴張的瘋狂發展態勢。

財報還宣稱,截至 2018 年 6 月 31 日,小米在全球 25 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市場前五。其中,在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印度,小米援引調研機構 Canalys 的數據稱,2018 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同比增長 106%,連續四個季度穩居市場份額第一名——但是根據另外一家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的數據,在 Q2 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三星成為第一,而小米位居第二。

看來,在爭奪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一這件事兒上,三星和小米打得是不可開交。

另外,小米還稱自己在歐洲多個市場不斷擴張,包括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截至 2018 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的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 2700%——這個數據純粹是為了好看,在缺乏去年具體數字的情況,基本上只有象徵意義。


無論是整體的營收還是凈利潤方面,都出現了的增長態勢;從具體的業務來看,三大業務板塊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 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的同比增長率已經達到 104.3%。MIUI 用戶數量、小米電視銷量、小愛同學活躍用戶數量等關鍵數據也出現了可喜的增長。

另外,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小米整體的收入結構更加優化。手機收入佔比從去年的 71.5% 下降至 67.4%,而同時,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互聯網服務收入合計,所佔百分比由 27.9 提升至 31.7%——這一點也是投資者所喜聞樂見的。

不過,在看起來一片喜慶的財報數據之下,雷鋒網認為,小米的未來發展也有一些需要擔心的問題:

在手機業務依然是核心支柱的前提下,小米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走量,另一方面就是提升產品的平均售價;畢竟現有平均售價不足 1000 元,還相對較低。考慮到雷軍此前曾宣布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 5%,對於小米來說,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旗艦手機的用戶接受度。

雖然小米的整體的收入結構相對更加優化,但是在現有的收入體系下,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比例依舊偏小,不到 10%——這對小米自我標榜的互聯網公司屬性來說,不是一個很有利的支撐;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外界對於小米未來的想像空間。

就互聯網服務板塊而言,小米可能還需要深入挖掘 MIUI 用戶的價值空間。Q2 財報給出的數據顯示,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每用戶平均收入只有 19.1 元;雖然有 15.4% 的同比增長率,但是相對於外界的期待來說,這樣的平均收入還顯得非常不足。

總體而言,小米的第一次彙報表演可以用成績優異來形容,相信它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小米的股價增長;從更長遠的角度,小米也要以此為開端,在推動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承擔起其對廣大投資者的責任——只能說,任重而道遠。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要做一款「黑客機器人」
深腦鏈、OURS、芯侖科技獲2018 AI+晶元最佳成長獎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