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把中國當作「直接競爭對手及敵人」美國已不可能單方定義中美關係

把中國當作「直接競爭對手及敵人」美國已不可能單方定義中美關係

原標題:把中國當作「直接競爭對手及敵人」美國已不可能單方定義中美關係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中美副部長級貿易磋商周三在華盛頓舉行,美國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周四開始實施——美國總統特朗普此間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認為:預計本周在華盛頓與中國舉行的貿易磋商不會取得多大進展。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稱,從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到美國富有對抗性國防預算,特朗普及其顧問已經開始把中國視為「直接競爭對手及敵人」,認為必須通過更極端的對策來削弱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指出:「我認為本屆政府一致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因此美國的努力其實更聚焦的是我們擁有相對於中國而言更有效的競爭戰略上。」



美國不容忍任何國家的強大


縱觀美國的發家史,從當年反抗英國獨立到發起美西戰爭,直至二戰後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帶頭大哥」,美國在不斷挑戰世界中實現了自身的崛起和強大,從此,美國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全球霸權長期維持下去?

二戰之後,面對實力強大、意識形態相異的蘇聯,美國發動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對蘇聯進行全方位打壓和遏制,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外因,美國自詡贏得了「歷史的終結」。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上迅速崛起,很快成為美國的「心病」,儘管日本還被美國軍事佔領和控制,對外政策上也對美國惟命是從,但美國依然不斷製造兩國間貿易摩擦,最後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最終讓日本陷入「失落的20年」。


可以說,美國稱霸世界後,只要有哪個國家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無論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怎樣,美國便認為它「威脅到美國地位」,就是美國的對手,一定要遏制這個國家。對此,有人曾總結,在美國國際交往邏輯里,存在一個「60%定律」:也就是,當另一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甚至有快速趕超美國的可能之時——美國就一定會將其定為對手,還要千方百計地遏制住對手的成長。不管是當年的蘇聯、日本,還是現在的中國,概莫能外。



美國對華戰略消極面上升!

當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的60%,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開始「危及到了美國第一」。儘管中國一再堅定地表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挑戰現行國際秩序,更無意謀求取代美國的地位。但是,美國卻不這麼認為,在美國方面看來,崛起的大國就是崛起的威脅,無論主觀上有沒有這種意圖,都不能容忍。況且,美國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與潛力均遠大於歷史上的蘇聯與日本」,註定成為美國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對手」。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原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曾直白地說:只要中國不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就將繼續挑戰美國在各個層面的統治。美國《國家利益》也曾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醒醒吧美國,中國必須被遏制!》。


在美國的一些所謂戰略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已經變得「難以忍受」。執掌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的彼得?納瓦羅在《致命中國》一書中,曾詳細列舉「摧毀美國工作機會的8種武器」,並稱中國「快速變成全球最厲害的刺客」,將矛頭直指中國——而這本書被視為「白宮處理對華關係的指南手冊」。


實際上,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的對華戰略一直就在不斷地調整轉變。


2000年,小布希在競選時提出「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並在任期內對華實行「遏制性接觸戰略」;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宣布「重返亞洲」和實施「亞洲再平衡」計劃,目標對準的正是快速發展的中國,奧巴馬還不止一次地強調:「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

特朗普上台後,對兩位前任都提出了批評,認為小布希讓美國陷入戰爭,而奧巴馬應對大國崛起措施不力,他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在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國戰略競爭而非反恐才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注,把中國、俄羅斯明確定位為「大國戰略競爭對手」。



美國無法單方面定義中美關係!


顯然,美國對華戰略調整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中國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關係,被動的演變成「戰略競爭對手」關係——在「直接戰略競爭對手」的層面定義中美關係,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消極面不斷上升的源頭。可以說,這是自1949年以來,世界大國關係中最為重大的轉折,也是中國國際戰略環境最為重大的轉折。

美國把中國定位為「直接戰略競爭對手」的實質,是中美崛起與反崛起的矛盾,焦點是合作與對抗政策之爭,即,中國的和平合作政策與美國的敵視對抗政策之爭,根子就是美國對中國崛起採取敵視敵對立場和政策,其目標自然是阻礙中國和平崛起。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美國開始全面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輿論和文化等手段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


當前,中美關係的麻煩無疑來自於美國,美國骨子裡不願意看到和接受中國的崛起,因而採取的「弱化、分化中國」的政策。不過,美國需要明白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美國單方面定義中美關係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中國作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一名「世界級選手」,體量已經大到足以保證自身利益的地步,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軍事實力還是戰略能力,都是如此——美國無論是從哪一點發力,都不可能達到「扳倒中國」而美國還能全身而退的零和結果。


顯然,一旦中美對抗,無論是大規模經濟摩擦,還是軍事衝突,哪一方都承受不起。因此,布熱津斯基說過,如果美國不跟中國合作,將無法發揮美全球影響力,同中國對抗不符合美國利益,激怒中國人對美國很危險。可以說,這是一個清醒的判斷。美方應在中國核心利益相關的問題上謹言慎行。


中國決不會放棄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決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也決不會吞下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如果美國非要視中國為「直接競爭對手及敵人」,中國肯定會成為它的稱職的對手,肯定也會讓美國認識到以中國為敵撈不到任何好處。當然,我們更希望的是,美國能夠早日改弦更張,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與中國攜手建立對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和平有利的穩定中美關係。而美國發動的損人不利己的貿易戰,也早該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剛剛,日本要在「西南諸島」部署重型裝備,矛頭直指中國海空軍?
多位重量級人物接連打臉怒斥,菲律賓反華勢力已成過街老鼠!

TAG:第一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