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兒庄戰役後日軍欲消滅中國軍隊主力,蔣介石出兵60萬正中日軍下懷文

台兒庄戰役後日軍欲消滅中國軍隊主力,蔣介石出兵60萬正中日軍下懷文

原標題:台兒庄戰役後日軍欲消滅中國軍隊主力,蔣介石出兵60萬正中日軍下懷文


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台兒庄的戰敗,使日軍蒙受了極大的恥辱,便「決定了必須對徐州方面之敵予以打擊」,([日]崛場一雄:《日本對華戰爭指導史》,第140頁,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3月版。)以挽回「皇軍」的面子。更重要的是,由於「在台兒庄方面有大量的中國軍隊,特別是湯恩伯軍的出現,認為給蔣介石軍的主力一大打擊,是挫傷敵人抗戰意志的好機會」。(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4頁。)為了迅速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使中國儘快喪失抵抗能力,日本大本營決定放棄不擴大戰面的政策,由南北夾擊徐州。4月7日,下達了徐州作戰的命令:(1)大本營企圖擊敗徐州附近之敵。(2)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以一部有力部隊擊敗徐州附近之敵,佔據蘭封以東的隴海線以北地區。(3)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應以一部協助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擊敗上項徐州附近之敵,並佔據徐州(包括在內)以南的津浦線及廬州附近。(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5頁。)同時,還制定了《徐州附近作戰指導要領》,規定「華北方面軍約以4個師團向隴海沿線發動攻勢將敵擊敗。為此,以主力從北面擊敗徐州附近之敵,約以1個師團從蘭封東北方附近向敵退路歸德方向進攻」;「華中派遣軍約以2個師團,從南面策應華北方面軍作戰。為此,從津浦沿線地區進擊,尤其應力求切斷敵之退路」。(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6頁。)


台兒庄戰役勝利以後,中國援軍源源不斷開往徐州一帶。圖為中國官兵乘火車開赴前線。


為了指導、協調南北日軍的作戰,特派陸軍部作戰部長橋本群率部分作戰人員,組成了「大本營派遣班」前往濟南。經過近半個月的準備,日軍的作戰方案基本完成,綜合華北、華中日軍的作戰方針,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將中國軍隊主力滯留在魯南地區。「在徐州附近及津浦線以東吸引住敵之大部兵力,從徐州西面及西南面包圍,切斷退路,攻佔徐州,消滅敵人」,為此,將第16師團、第114師團以及野戰重炮兵2個聯隊、1個戰車大隊配屬給第2軍,使之「在韓庄、嶧縣、沂州一線附近將敵扣住,爾後準備攻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7頁。)「其方法應該是中止第2軍的攻擊,扣住敵人」。(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50頁。)(2)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第1軍以1個師團渡過黃河,「急速切斷蘭封東面附近隴海線和從鄭州以南平漢線方面至歸德方面之交通」;第2軍「要從微山湖西側以有力的兵團南下,切斷徐州以西及西南面地區敵之退路」;華中派遣軍以2個師團(後又增加1個師團)北上,「切斷徐州東南、南及西南地區敵之退路」。(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7頁。)


參加徐州會戰的中國軍隊


(3)攻佔徐州,將中國軍隊主力「捕捉消滅在徐州西面地區」。(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51頁。)日軍總共調動了8個師團、3個混成旅團、3個支隊、2個航空兵團以及戰車、炮兵部隊,約25萬人。中國方面則因為台兒庄的勝利而急於求成。蔣介石為局部的勝利所陶醉,力圖在徐州擴大戰果,因而調來了大量精銳部隊。至5月初,徐州附近的部隊已達到64個師又3個旅,共60餘萬人。同時,又將胡宗南、黃傑、桂永清、俞濟時、宋希濂、李漢魂等中央軍主力置於豫東的歸德、蘭封一線,作為徐州的後援力量,保護隴海線,擺出了決戰的架勢。蔣介石認為,日軍「調集所有兵力指向隴海東段孤注一擲,以圖幸逞,其總兵力合兩淮魯豫至多不過15萬,較之我軍使用各該戰場之兵力約為4倍以上之劣勢,且敵之後方處處受我擾襲,補給不便。較之我之後方有良好交通線者,其補給及兵力轉用之難易相去甚遠。目下敵不顧其兵力不足及戰略態勢之不利,竟敢採用外線包圍作戰,其必遭我軍之各個擊破而自取敗亡殆無疑問」,因此,他命令「擊滅當面之敵以寒寇膽而揚國威」。(《蔣介石致程潛、李宗仁密電》(1938年5月12日),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第637頁。)



進犯徐州地區的日軍向中國軍隊攻擊


基於這種戰略設想,中國方面將三分之二的軍隊(約40個師又3個旅)集中在魯南,「求敵主力包圍於戰場而殲滅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第627頁。)忽視了魯西和津浦路南段的防守。防守淮北的第51軍和監視魯西的第55軍均被調往魯南作戰,因為蔣介石認為淮南日軍「總兵力不過4萬,我占絕對優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第630頁。)這樣,正中日軍「在徐州附近及津浦線以東吸引住敵之大部兵力,從徐州西面及西南面包圍」(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47頁。)戰略的下懷。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教授講史 的精彩文章:

早年秘密監聽日本,此後又深受中統和軍統的年輕人是誰?
日偽雙方互贈「東、西觀音」的背後,隱藏著日軍怎樣的政治目的?

TAG:經教授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