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傷身體嗎?
讀者留言
「我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雖然現在病情穩定,但我還是有點擔心。比如,像我這樣長期服用一種抗精神病葯,藥物的毒性會不會在我的身體里慢慢累積?我是否需要隔一段時間更換一種藥物來避免藥物毒性的過度積累?」
就安全性來說,任何抗精神病藥物在患者使用之前,都經過了精細的藥物研發和反覆的臨床試驗來評估其療效和安全性。因此,經國家藥物管理局批准並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藥品,原則上都是安全的。
但這種安全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其中,遵照醫囑服藥是先決條件,不可自行隨意變動藥物種類、增減藥物劑量或調整服藥間隔。這是因為:
首先,藥物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雖然同樣是抗精神病藥物,適合A患者的藥物不一定適合B。
另外,藥物在血液中必須有一定的濃度才能發揮療效,而一定劑量的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變化以及達到有效而穩定的血葯濃度所需要的時間,都是經過反覆試驗測量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要規定每種藥物的服藥方式、劑量、服藥時間的原因,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療效和安全性。
如果隨意增加藥物劑量或縮短服藥間隔,可能會造成藥物短時間內超過安全濃度導致急性中毒,或者藥物長期不能完全代謝,蓄積後產生慢性毒性。相反,如果隨意減少劑量或延長服藥間隔,或者頻繁的換藥,很可能會因為無法形成有效的血葯濃度達不到該有的療效而引起病情波動和反覆。因此,期待通過定期換藥來避免藥物毒性反應的做法,並非是安全之舉。
醫生在了解您的病情之後,根據藥物作用特點和臨床經驗給你處方的藥物和服用方法,已經考慮到了所服用藥物有充分的時間起作用並通過肝臟或者腎臟代謝掉,讓兩者達到平衡。因為擔心藥物蓄積就隔一段時間自行更換另一種藥物,完全沒有必要。
GIF
需要注意的是,用藥的安全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不良反應,要知道任何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向醫生了解清楚藥物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後與醫生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使用過程中,要根據醫囑定期檢測血葯濃度、血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和醫生反饋,醫生會根據您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以避免不良反應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轉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矩陣公眾號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中國首發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序貫治療臨床試驗研究」項目啟動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
TAG: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