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忙裡偷閒的鄉村游,這次徹徹底底的體驗了下,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忙裡偷閒的鄉村游,這次徹徹底底的體驗了下,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麥子割完了,我累的呼呼大睡,卻被娘叫醒了。她說:「快起來去攤場,今天咱家碾麥子」我看了看時間,早上五點鐘。於是,趕快下炕,奔向麥場。

割麥子

來到場里,看見左鄰右舍的伯伯叔叔都在幫忙攤麥子,我便拾起一捆麥子,抱在懷裡,學著他們的樣子一把一把散著。夏收,是農民最忙的時間,甚至於連飯都顧不上吃,就把這幾天叫收「忙」。

清晨的空氣,不是很清爽,也無一絲涼意,卻充斥著濃濃的麥秸味。不一會兒,所有的人額頭上浸滿了汗珠,但大伙兒沒有一點停下歇息的意思,繼續攤著麥子,拉著家常。攤麥是有講究的,先在場中間散立一捆麥子,人一邊退著一邊散著;一把麥子在離手時必須是散開的,以此向四周延伸,麥子不能平鋪在場里,而要似立似睡,農村人叫「半躺著」這樣太陽直射在麥穗上,便於碾砸時麥粒脫落。只見一把把麥子在他們手裡就像變戲法一般,一散一放,齊刷刷地半躺在麥場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苦,呈圓形的場里攤滿了麥子。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天空無一絲雲朵,宛若一塊看不到邊際的藍布,場里的麥子發著淡淡的黃色,那尖尖的麥芒仍然保持著鋒利;半睡半醒的麥子,任由不斷升高的太陽炙烤。幫忙的人陸陸續續回家,去忙各自的事情。我坐在場邊陰涼處休息,看見娘拿起一把掃帚,圍著攤的麥子來回掃了一遍,把零亂的麥子進行了整理。我心想,該吃早飯了吧?沒有想到的是娘喊了一聲:「背背篼,跟我去摘桑葉」我才想起家裡養的蠶寶寶還沒有喂哩

農忙時刻

和娘一起來到桑樹地,桑樹比我還高,葉子大而闊,翠綠翠綠的。我沒有摘過桑葉,娘叫我怎麼摘,我就怎麼摘,慢慢地一片葉子一片葉子的摘著,就是太悶太熱,肚子又飢,只能硬撐。自從包產到戶,養蠶是家裡的主要收入,娘是什麼活都能幹,而且能幹到最好。在村子裡,養蠶是有名氣的,她養的蠶,做出的蠶繭又白又大,鄉上蠶桑站收購時品質和等級都很高。每年,從五月上旬,到九月底可以養四撥蠶。養蠶,要具備一定的防疫知識和實踐經驗,這樣,蠶才能健康長大,完成蠶到繭的蛻變,稍不注意,就會造成蠶寶寶染病、死亡。我問娘:「等我們吃了早飯再摘也不遲么」她回答:「早上桑葉嫩,等會太陽一曬,蠶就不好好吃了。人能等,蠶不能等,先把蠶安頓下」聽了此話,我無言地摘著桑葉,手也快了一些。過了近一個小時,終於將背篼摘滿了,還摘了一鋬籠。我提著鋬籠,娘背著背篼回家;娘去喂蠶,我坐在大門口乘涼,等娘給蠶撒完葉子,洗手做飯時,我餓的前心貼後心。

碾場,小時候的記憶

日子就這樣在攤麥、碾場、喂蠶中一天天度過。只是攤麥、碾場的日子最多持續了一個星期。當最後一場麥子碾完,進入曬麥時,也是第一撥蠶繭收穫之時,分揀裝在編織袋裡,就可以拿到鄉上的蠶桑收購站賣錢了……

所有的麥子曬完,給國家交了公購糧後,其餘的歸倉貯存,用以平日里慢慢吃,各家絕不會忘記先磨一袋子嘗嘗新小麥面的味道。此時,消過毒的蠶房又迎來了第二撥蠶寶寶。至此,收「忙」的日子,畫上了一個句號。

為了慶祝豐收,大伯徵求了各家各戶意見,舉辦一場納涼晚會,這是農民們最盼望的,就是沒有人牽頭。大夥就委託他挨家挨戶籌錢,不管人口多少,每戶出五元錢,叫來了富有特色的皮影戲班子唱了三個晚上。這一刻,是農民們最開心的,他們提著自家的木製凳子,攜家帶口,男女老幼聚集在村子中間的大柿子樹下,享受著豐收的愜意,看著藝人們手中演繹的古代故事,聽著各種樂器伴奏下演員們發出的粗獷有力的秦腔,人們陶醉其中,有的看著看著還在評論。

晚會

漆黑的夜晚,繁星點點,眨著眼睛的星星,彷彿在問:這地方的人在幹什麼?那麼熱鬧?只有農民們知道。家裡養的蠶寶寶安心的吃著嫩嫩的桑葉,也無需讓他們操心了。

如果大家還有更好的諮詢歡迎到評論區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驢友這些事 的精彩文章:

德國阿爾卑斯山之路,童話群山之旅,迷之嚮往!

TAG:驢友這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