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畫大師方成:一代宗師卻從不賣畫,活到百歲稱養生全靠忙

漫畫大師方成:一代宗師卻從不賣畫,活到百歲稱養生全靠忙

本文3645字,閱讀完需要12分鐘

逝者

方成(1918-2018),原名孫順潮,雜文筆名張化,祖籍廣東中山,生於北京。194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47年,任《觀察》半月刊漫畫版主編和特約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從事漫畫創作。1950年,任北京《新晚報》美術編輯,1951年起任《人民日報》美術編輯。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諷刺與幽默》編委,曾任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多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武大郎開店》獲《人民日報》1980年優秀作品二等獎;兒童連環詩畫《王小青》獲中國福利會獎。出版有《方成漫畫選》《方成連環漫畫集》《幽默漫畫》,以及文集《漫畫入門》《笑的藝術》《幽默、諷刺、漫畫》等。

「方成,不知何許人也。原籍廣東省中山縣,但生在北京,說一口北京話。自謂姓方,但其父其子都姓孫。非學畫者,而以畫為業……」這是漫畫大家方成充滿調侃的自述。

8月22日,南都記者從方成的親人處獲悉,方成於當日上午9時54分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幽默大師方成的人生頗富傳奇。他從一個化學專業的學生,成長為中國漫畫界的一代大家,與華君武、丁聰並稱為中國「漫畫界三老」。今年6月,方成剛剛迎來百歲壽辰。

方成的自畫像。網路資料圖

今年7月,中山市博物館館長吳春寧等人去北京看望方成。「方成很平易近人,作為美術界的資深名家,見到我們像朋友一樣,立馬用中山話交談。」吳春寧告訴南都記者,百歲老人方成精神狀態尚佳,與他握手時還很用力。

在方成的自畫像中,他騎著自行車,車筐里塞滿了他一生所鍾愛的筆和紙,車上馱著一摞厚厚的書,附著一段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從「化工」到「畫工」

1918年出生的方成,原名孫順潮,他常戲言自己是孫悟空的本家。方成原本不是學漫畫的,沒想到學的專業化工這輩子沒幹成,反倒當了一輩子「畫工」。

1942年,方成從武漢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入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員,做了四年化工研究。由於酷愛漫畫,他在1946年辭工去上海過上了靠畫漫畫為生的日子。

「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有個『聘請繪圖員』的小廣告,就去應聘了,當時面試我的是個美國人,他問我會畫什麼啊,我說只會畫小人,他看完我畫的小人,就對著後面很多排隊的人說你們都回去,已經有合適的了。」方成曾回憶,當時他的漫畫幾乎天天登載在報紙上,還被聘任為《觀察》周刊漫畫版主編及特約撰稿人。

次年,他來到香港參加「人間畫會」,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連環漫畫《康伯》。

「去香港以後我就畫四格漫畫,現在的人大概都不會畫了。四格連環漫畫是很幽默的,我一天畫一幅,靠它吃飯,那時候一天八塊錢稿費,一個月兩百多足夠我過日子了。」方成的漫畫以犀利的筆觸,批判當時的社會,引起了廣泛共鳴,「康伯」結集出版後,被一搶而空。

方成武大化學專業畢業,非科班出身,還曾任職《人民日報》。網路資料圖

新中國成立後,經華君武先生的舉薦,方成入職《人民日報》社,成了一名漫畫記者,每天的工作是為新華社刊發的當日重要新聞配畫漫畫。

那時的世界處於「冷戰」時期,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方成需要以筆代槍,通過時事漫畫來反擊帝國主義對弱小民族的壓迫和侵略。高強度的創作實踐,快速提升了他的漫畫技藝,也讓他作為漫畫家的身份為更多人熟知。

1980年,《方成漫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是新中國第一個漫畫個展,方成也成了新中國成立後首位舉辦漫畫個展的漫畫家。展出作品主要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水墨漫畫,題材多為中國民間傳說和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如鍾馗、濟公、魯智深、布袋和尚等。

但畫家方成不賣畫。

方成的水墨漫畫名作《五大郎開店》。網路資料圖

他的漫畫水墨手稿名作《五大郎開店》等都捐給了國家博物館,一共捐了125卷。「還有人要買呢,這都是花了很多心血的畫,我說我一張都不賣。還有人出高價買別人送我的畫,上面都寫著我的名字呢,誰買我都不賣,我打算全捐了,」他生前表示。

吳春寧告訴南都記者,方成為家鄉無償捐贈了456幅作品,其中包含個人名作180餘幅。「方成說擱在家裡,很難讓人看得到,不如捐贈出來,讓更多人欣賞。」

「收藏方成的作品,是有情懷的收藏,我更看重作品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山市文物鑒藏家楊傑祥與方成交往20多年,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今年他將收藏的45幅方成書畫作品捐贈給中山市,作為「百歲方成漫畫展」的作品展出。他告訴南都記者,「方成很有家國情懷,一生從事時事漫畫,這是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氣的。」

公認的幽默大師

在很多人看來,方成就是一個幽默的符號。

「每張漫畫都是一個小故事,而且還得是一個幽默的故事,所以得會編故事,另外漫畫得有社會責任感。」幽默感、社會責任感、會編故事,是方成漫畫創作的理念。

為人、畫畫幽默的方成開始研究幽默的原理,是他與幾十年的好友、相聲大師侯寶林一次偶然聊天時促成的。侯寶林說,很多演員不大懂得幽默,不會使包袱,問他幽默到底怎麼解釋。

方成畫的老友、相聲大師侯寶林。網路資料圖

這也把方成問楞了,他查資料查了三十多年,有的說幽默是可笑的,有的說幽默是人天生的、不能說的,連英國有名的作家也說幽默是不能寫出來的,不能下定義的。

方成發現《辭海》和各國百科全書都沒說清楚,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幽默的定義》,2008年還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方成講幽默》。

「為什麼我說幽默可以下定義?我有實踐經驗啊,我畫漫畫、寫諷刺詩還寫雜文都得用幽默,所以我敢寫幽默的定義。」方成認為幽默是一種高雅的語言方式,屬於一種文化素養,也是一種藝術和藝術方法,許多文藝創作離不開幽默。

作為公認的幽默大師,不善於運用幽默技法,在方成看來是畫不好動漫的,大概只能畫出類似連環故事畫的作品。95歲的他仍愛開玩笑,「我的老婆去世了,人家問你不再換啊,我說不行,我怕老婆。」

從1982年開始致力於幽默理論研究,方成至今已出版數十部著作。1988年,他的著作還獲我國漫畫界最高獎首屆「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

方成漫畫鍾馗,結合打油詩來看更顯幽默。網路資料圖

漫畫家韓一民談創作時曾說,像方成這類大家一樣,漫畫創作中,技法不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更重要。

方成看的書很多,也很雜。除了幽默、漫畫類的書,他也廣泛閱讀文學、歷史、人物等多種類型的書籍。作為一個漫畫家,他對文學功底也同樣看重。「文學很多東西都是談的社會人情,很多東西談的很詳細。」方成自認文學修養有限,但在他看來,能有點底子總比沒有強,懂文學,能更好在畫上表現。

在楊傑祥眼中,方成特別正直、聰明,很多作品藉以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歷史人物來反映現當代的問題。「舊瓶裝新酒,要裝得含蓄、貼切,這是需要經過漫長的人生歷練和豐富學養的。」楊傑祥告訴南都記者,漫畫里特定的幽默、諷刺、隱喻等表現手法,體現了方成很深的綜合素養。

在方成的漫畫中,人們能看到一個個妙趣橫生且極富深意的故事。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會畫?

「你生活經驗少再來編故事不大容易,而且你還得了解人,什麼人是什麼性格,編故事是沖他來的。我在香港畫連環漫畫時,比如這個人物是一個小市民,小市民得有特點,有時候愛貪便宜,有時候做什麼都愛斤斤計較,我都給畫出來了,你不知道這個人就沒法編故事。」方成對生活和人細緻入微的觀察,再誇張放大融入漫畫中。

養生就靠一個字

今年6月10日,是方成的百歲誕辰。

有人曾問他,為什麼精神這麼好,有什麼養生秘訣。95歲的方成說,老有活干,經常寫文章,在電腦里寫文章,腦子活動,要不然像他這樣的年紀不活動就痴呆。

今年6月方成百歲時為故鄉中山題字。方成家人供圖。

「忙」成了他抵抗衰老的好法子。年近80歲時,他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幅自畫像。在漫畫里,他騎著自行車,臉側向一旁,厚厚的嘴唇緊抿著。車筐里塞滿了他一生所鍾愛的筆和紙,車上馱著一摞厚厚的書,畫上還附著一段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住在《人民日報》社大院的散文家李輝,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一直與方成是鄰居。在他記憶中,與年逾古稀的方成在夏天見面最頻繁的地方是游泳池。方成幾乎每天都要游上七八百米,有時甚至上千米。一圈又一圈,游一個多小時。

儘管速度很慢,李輝還是為他的體力如此之好而驚嘆。幾年前,方成到二十多公里之遙的海淀中關村,出行方式仍選擇的自行車。李輝問需要多少時間,方成說總得一個多小時,反正慢慢騎,可以多看看。

2010年,方成應邀參加第十二屆亞運會在故鄉中山市的火炬傳遞,他以92歲的高齡之軀跑完了110米的路程。

學而時習之,方成晚年迷戀書法。方成家人供圖,攝於2017年2月北京。

近年來,方成很少畫了,轉向寫書法,雖然他從未系統學習過。在方成兒子的朋友圈裡,記錄了他的「學而時習之」、「花好月圓」、「敢為人先」等作品。

方成的幽默感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逝。前年12月,98歲的方成在家中習字,用毛筆寫下四個大字「沒空生病」。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 張雅婷 實習生 何文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