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大劇院首部戶外歌劇已搭起高台上海版《魔笛》盡顯上海風情

上海大劇院首部戶外歌劇已搭起高台上海版《魔笛》盡顯上海風情

圖說:上海大劇院首部戶外歌劇已搭起高台 《魔笛》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1791年在維也納首演,不僅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很多歌劇愛好者的入門作品。這部歌劇創作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但仍向人們傳遞著獨特的藝術觀念。正因為這部作品具有跨越時代的戲劇魅力,漢堡國家歌劇院在2017年4月製作並首演的新版《魔笛》將原劇的故事移植到現代,劇中所有角色都是以現代人身份出演,而十字形的舞台呈現和觀眾席兩側的多媒體投影也有別於以往的舞台版本。

圖說:《魔笛》2017年漢堡演齣劇照 齊琦攝 8月25日、26日,由上海大劇院與漢堡國家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戶外歌劇《魔笛》將在上海大劇院正門廣場舉行。這也是上海大劇院自誕生以來推出的首部戶外歌劇。近日,不少路過上海大劇院的觀眾,已發現了這聳起在上海大劇院正門廣場的高台。充滿現代氣息的鋼筋腳手架上,電腦燈如同一隻只好奇的眼,靜待這部被賦予上海城市氣質、融入上海城市風景的佳作正式亮相。 據悉,上海版《魔笛》脫胎於漢堡國家歌劇院於去年製作首演的新版,卻又經過了精心細緻且極富創意的本地化移植。 作為一部結合了現場歌劇表演和多媒體舞美的歌劇,演出場地兩側的投影屏將成為歌劇情節的一部分,不但加入了眾多上海元素,東方明珠、浦江風情、外灘夜色等均會現在視頻影像中,絕非簡單的複製黏貼或是疊加,而是將上海極具辨識度的地標建築合理、巧妙地嵌入劇情。此外,一般舞台版歌劇《魔笛》演出時長近3小時,此次戶外歌劇《魔笛》演出時長為80分鐘,但保留了原劇的基本劇情和經典詠嘆調,更適合普通觀眾觀看。

圖說:《魔笛》2017年漢堡演齣劇照 齊琦攝 新民晚報官網 魔笛 歌劇 莫扎特 上海 此前德國製作團隊已來上海先期採風,先後考察了上海中心、豫園、海洋水族館、田子坊、外灘、蘇州河等城市地標,部分城市景觀也將穿插在《魔笛》的劇情中,這也可以說是特地為上海觀眾製作的歌劇版本。這些來自於上海觀眾身邊的場景和最具上海特色的景緻將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讓更多觀眾能夠了解《魔笛》這部歌劇的同時也能喜愛歌劇這門藝術。 在莫扎特的歌劇《魔笛》原作中,塔米諾是一名王子,他沿著夜女王的王國邊境散步,被巨蛇攻擊受傷,得到夜女王的救援後被賦予拯救其女兒的使命。在此版《魔笛》中,塔米諾生活在現代城市,然而他變得不認識自己,要在陌生世界裡找尋存在的意義,這一故事將在上海的城市背景下演繹。

圖說:《魔笛》2017年漢堡演齣劇照 齊琦攝 本次演出由漢堡國家歌劇院領銜呈現,納坦·布洛克擔任指揮、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作為現場伴奏,並邀請上海歌劇院男低音歌唱家余楊作為旁白,與YOUNG CLASS X少年合唱團一同演出,原劇中的若干樂曲以及樂團編製相對減少,歌劇對白做了新的編寫,並將劇情背景地域化。擔任此次導演的是漢堡國家歌劇院的藝術總監喬吉斯·戴爾儂,他曾擔任歐洲眾多劇院及音樂節的導演和藝術總監,他改編這部著名歌劇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能夠透過新穎的觀演關係去了解《魔笛》這類歌劇作品。 戶外歌劇《魔笛》是上海大劇院在戶外演出領域的首次嘗試,演出脫離了鏡框式舞台,在正門廣場上結合劇院建築搭建戶外觀演平台和十字型舞台。 舞台東西兩側將使用多媒體屏幕,呈現與演出相配合的動態畫面以及富有特色的上海城市影像,觀眾區域設置在十字型舞台的四周,觀眾將圍繞舞台而坐並巧妙地置身劇中,沉浸式全息聲效將保證觀眾良好的視聽體驗。 對於此次演出,上海大劇院也準備了應對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影響演出的後備方案,儘力確保兩天演出順利進行。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新民晚報官網 魔笛 歌劇 莫扎特 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陽照耀著開心的我 的精彩文章:

TAG:太陽照耀著開心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