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打算占卜吉凶,他衝出來將龜殼扔在地上:不用這麼費事

李世民打算占卜吉凶,他衝出來將龜殼扔在地上:不用這麼費事

原標題:李世民打算占卜吉凶,他衝出來將龜殼扔在地上:不用這麼費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這時候大唐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且控制了唐高祖李淵。這件事是骨肉相殘之事,是李世民永遠也洗脫不了的污點。古來發動這種慘案,並實行暴政的帝王不計其數。然而,李世民和唐朝卻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他們如同浴火重生,建立輝煌的功業。


然而,就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夕,秦王召集幕府將領開會。李世民打算最後一次確認,命人占卜吉凶。於是,占卜師接受命令,顫巍巍地拿著龜殼,念念有詞,向上天禱告。

正當占卜師準備擲出龜殼的時候,從內室秦王府的幕僚,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張公謹。他顯然是姍姍來遲,已經錯過了秦王的表態,在場的人,都以為他會老老實實呆在一般,認真看完占卜的全過程。


沒想到,張公謹抬頭一見占卜師,立即沖了過去,奪走龜殼,並且狠狠摔在地上。接著,他對目瞪口呆的秦王李世民和其他人說了一句狠話:

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定猶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願大王思之。

真是石破天驚的一句話,這句話可謂是一句驚醒夢中人!他明白無誤地說出了一個事實:事件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既然已經決定拼個魚死網破,那麼還佔卜吉凶幹什麼?難道說占卜的結果不吉利,就放棄此次行動嗎?


張公謹平時的話不多,此時卻是當頭怒喝,讓李世民沒有了顧慮,他對張公謹的行為非常滿意,也讓唐朝迎來了太宗皇帝。

其實,與玄武門之變時那個從容行事,毫不怯場的李世民不同,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卻是有很多擔憂的。


首先在實力上來說,他處於絕對劣勢。如果論軍中威望、人脈,沒有第二個人與之競爭。但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說在長安,秦王府只有八百多名親兵,而太子李建成的長林軍就有三千多人,這還沒有加上齊王李元吉的兵馬。


其次是在道義上來說,李世民也處於絕對的下風。他針對的目標是太子和齊王,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的兄弟。太子是儲君,也是未來的皇帝,他是君,而李世民功勞再大,血緣再親也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怎麼說李世民都是理虧的一方。


更要命的是,即使是搞定了太子和齊王,最終要面對的還是高祖李淵。這是自己的父親,更是天下至尊。李世民就算再老實,定下的計劃絕對是殺死兄弟後,軟禁高祖並且逼宮。他絕對不會束手就擒,任憑父親處置。


所以,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形勢已經非常危險,大量的秦王府官員被各種理由調走,手頭的兵馬數量也不斷被削減,甚至李世民還被下毒,親信尉遲恭遭遇過刺客襲擊。所有的這一切,只能說明太子一方已經按捺不住。

但李世民就是不能下決心,一方面自然是以上分析的那些,另一方面也有他的帝王心術。那就是絕對不能暴露自己的想法,必須讓自己的幕僚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他,他才能夠順理成章地發動玄武門之變。

只有當尉遲恭、長孫無忌等所有心腹都搶先表態之後,他才有充足理由擺出無可奈何的姿態。幸好,這雖然是一件流血的事件,但卻是偉大的貞觀之治的起源。李世民這位從血腥之中走出的天子,卻成為千古以來明君的表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第一清官,無意吃了別人送的食物,竟吞皂莢催吐
她出門對士兵大喊兩句話,士兵嚇得趕緊讓她的丈夫當了皇帝

TAG:小珏說歷史 |